2010/06/24

開漳聖王-永鎮廟

永鎮廟-開漳聖王                99.6.16星期三.端午節下午   攝影兼撰文:雲 松 子   居 士
永鎮廟:主神奉祀:開漳聖王。左殿:神農大帝。右殿:福德正神。建廟緣起于清乾隆九年歲次甲子(民國前167年)。地址:宜蘭縣壯圍鄉永鎮村壯濱路四段382號。電話:《03》930-1241。傳真:03-930-8222。每年農曆二月十四、十五日聖誕慶典。聖德巍峨渡海永鎮神靈傳萬世、王恩浩蕩廣披全球兆民均吉祥。
永鎮廟坐:甲山兼寅《71度》豐卦四爻、五爻間線→庚向渙濟卦四爻、五爻間線。
讚曰:永顯神威斬棘開漳懷聖德、鎮安疆土保民衛國仰仁心。又讚曰:開疆拓展勳昭永扶唐室奠宏基、漳泉感應萬民安康護國頌神功、聖德巍峨渡海永鎮神靈傳萬世、王恩浩蕩廣披全球兆民均吉祥。《宜蘭市靈惠廟聯:開漳德著光華夏、聖祖功高耀穎川。聖績著閩疆永顯神威安社稷、祖恩覃寶島長興廟貌護衯榆。》
開疆教化奠宏基、漳邑黎民獲福禧、聖蹟德徽揭萬世、王恩浩蕩佑黎庶、平定漳邑扶社稷、閩猶降服建奇功、護國衛宋又興唐、民間歌頌偕0揭、威儀雄風恆普照、鎮壓群魅驅邪精、全國宮廟顯神通、島民虔誠奉聖王、神靈顯赫震全球、光耀輝煌遍五洲、普降慈悲咸受惠、照明世代貫千秋。
        牌樓:聖蹟千秋赫赫神威垂竹帛、王宮萬世巍巍壯麗誌馨香。內聯:開拓幾荒蕪引領熊羆破賊、漳全成沃壤奔馳駿馬平番。內柱1:聖殿鳳來儀香煙綿永鎮、王畿龍獻瑞漁火映漳淵。內柱2:聖地莊嚴漳水閩山留聖蹟、王風浩蕩時潮鵠嶺擁崇宮。中殿柱:王恩顯赫神光普照五峰旗、聖德巍峨香火長覃三抱竹。正門:永顯神威斬棘開漳懷聖德、鎮安疆土保民衛國仰仁心。左門1:永震閩南顯赫神光昭海嶠、鎮興蘭北巍峨寶闕聳雲霄。左門2:永誌開漳率五八姓軍墾地、鎮寧合境庇萬千黎庶興家。右門1:永扶社稷開入閩功垂竹帛、鎮護農漁興萬載恩溢蘭疆。右門2:永主安瀾自漳州分靈過嶺、鎮民傳火渡海峽拓土宜蘭。
永鎮廟沿革:本廟建於乾隆九年歲次甲子年《民國前167年》由漳邑先輩陳鎮民、陳福老等諸先民渡台開疆拓土、墾耕立業,為求不忘源流,隨迎漳州北,九龍里松州保高山(即小南山)開漳聖王祖廟分香金身,以作護安之祖神。經北海岸登陸本地(蛤仔攤)結草安住,果神恩顯庇,數載之間,阡陌相通,人煙成集,居其要津,食舖所處,號曰粿寮仔庄。祈希神護鎮鄉梓,永保大家平安,故定名『永鎮』。地亦稱:永鎮村。現尚留著先民作粿食之石磨、石臼為證,此乃粿寮仔與永鎮之緣起也。
        滄海桑田,大陸移民日增,香火鼎盛。廟貌非擴建不可,於嘉慶元年《民國前116年》由林助老先生倡首籌備改建新廟。道光十五年《民國前七十七年》因建材腐爛,林中通老先生再發起募款重建翌年鳩工重建,同年完工入廟。光緒二年《民前二十五年》正月年久失修,更因信徒增加,公請宜蘭二結街十六坎新順利《今之宜蘭市中山路》及四圍堡抵美庄胡法傳先生《今之壯圍美城村美間路》等發起籌募重建,於光緒四年《民國前23年》十一月完工入廟,再定名為:永鎮廟。《不再俗稱:粿寮仔王公廟》,並有石刻香爐存在。光緒三十四年《民國前四年》均承各界善信之奉獻,二月間興工擴建,於宣統元年《民國前三年》十月竣工入廟,擴達三十二坪。民國二十年二月間為本廟乃四圍堡民信仰中心。公推壯圍庄長吳焰樹先生為籌備召集人,同地方仕紳游火旺、張郭春、李添旺等先生組成重建委員會,仍請吳焰樹庄長擔任主任委員,一方面向日據政府申請重建,一方面樂捐工程款,分工通力合作,迨至民國二十一年八月奉准拆除重建,同時興工重建古式三棟《三川》營造,有四十餘坪,另建香客休息室二十餘坪,均於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完工入廟,總工程日據台幣參萬參仟多元。歷經五次更新重建,形成北部開漳聖名古剎哉。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歸返祖國,為重整固有文化及民族精神,籌組管理委員會以便推行廟務,於民國三十九年成立永鎮廟管理委員會,由戴阿定先生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並呈宜蘭縣政府准備查在案。
        民國六十八年眾善信為配合政府遠程建設,以及促進地方繁榮起見,眼觀北部濱海公路第二期幹道工程興工在即(北自頭城經竹安大橋通壯圍鄉海岸線,由新建東港大橋往蘇澳達花蓮沿海公路),本廟勢必成為觀光勝地,無不企望重建堂煌新廟貌。因此民國六十八年端月由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游禮焰先生召開第七屆二次委員大會,秉承眾意提案通過決意,全部拆除廟宇重建計劃。隨著組重建委員會,同年二月十日召開宜蘭縣壯圍鄉永鎮廟重建委員成立大會,全體委員七十五人出席,公推游禮焰先生為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並審查章程,監定重建藍圖等工作就續,並恭聘鄉長曾來福先生為顧問,為求進行效率起見,實施分工專責,推選一、莊秋男先生為業務執行小組召集人。二、黃木水先生為財務組長。三、游景殿先生為總務組長。四、郭阿璜先生為採購組長。五、陳清淋先生為管理組長。六、陳坤旺先生為樂捐組長。配合各組員計千人,都經大會選任,均碩彥之才,兼聘管理委員會幹事王朝英先生為幹事。各組工作克日進行。稟奉聖祖選古亭詹木樹先生日師,擇於六十八年七月《農曆六月三十日》破土開工。建坪一八0多坪、地下室三十多坪,三樓前後殿等預定總工程費參仟餘萬元,分期施工,建築中承蒙各界熱心善信捐獻贊助,尤其承造商趕工得預期完成,於民國六十九年農曆十月十日吉辰入廟鎮座大典。聖祖推選主任委員游禮焰為福首爐主,舉行祈安建醮法會,時逢宜蘭縣設縣三十週年紀念,北部濱海公路《台二幹道》二期工程施工,邀請縣長、議長、黨部主委,壯圍、礁溪、頭城暨各界機關首長地方仕紳,蒞臨觀禮,請縣黨部主委剪綵啟扉進殿等行事,達到最高盛況矣。
        本廟遵例正殿崇祀:開漳聖王。左殿:神農大帝、黃帝、三官大帝。右殿:福德正神。前案供奉玉皇大帝、文昌帝君、開漳太子等神聖。信徒轄有舊宜蘭四圍堡,今行政區劃為壯圍鄉、礁溪鄉、頭城鎮、宜蘭市等共有二十二村里之眾。分堂廟:台北、基隆、花蓮及本縣各鄉鎮市數達六十多處所,沐恩信徒遍及全台灣,可稱:『神恩廣庇』、『德澤台疆』。所謂創業與守成諸不易。敢祈各界大德集腋成裘,共襄善舉,功德無量焉。
        開漳聖王史略:開漳聖王,姓陳諱元光,字延炬,號龍湖。唐光州《今河南省》固始人,生於唐高宗顯慶二年《公元657年》歲次丁巳,二月己卯,十六日庚戌,丙子時生。自幼敏異,長博經史,相貌英偉魁梧,尤攻黃石公素書及太公韜略。自著兵法,射技等軍事法則,勤於習之。總章二年《公元669年》年十三歲,舉鄉薦第一,允文允武,干城之才也。
聖父名政,字一民,謀猷克填,剛果敢為。官至嶺南行軍總管,世人尊稱為:『陳歸德將軍』。祖母魏氏,乃女中豪傑、足智多謀,深明處理權宜之道,深受軍民欽仰。故能代領軍校五十八姓之眾入閩馳援,常指雲霄江水,謂父老曰:『此水姑上黨之清漳也』。則是律來創州立名之始。祖父德公飽學碩彥,義方素著,母郭氏,相夫教子,賢淑長昭。一家文武兼全,堪稱中原之望族。
高宗儀鳳元年《公元676年》二十歲賜進士,授王玲翊左郎將,隨父政公領兵入閩。二十四歲《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父歿軍中。奉命代領軍務,秣馬厲兵,顯有統御之才華。斯時賊寇猖狂,民生困苦,而廣東崖山賊寇陳謙,勾結福建娘子賊寇苗自成、雷萬興等,聚眾劫舍,蠻橫無比,聯合進攻潮陽,守城將領無法制敵,以致兵敗城陷。王聞訊即騎,星夜馳援,克敵致勝,平定亂事,民庶悅服,境內清泰。高宗耀元年《公元681年》賊盜公然進攻南海之邊邑循州,司馬高定,受命專征,便檄王潛入潮州,倚山沿山崖小徑,兼程急赴,襲擊賊寇陣地,俘虜賊兵萬計,嶺南匪氛,遂為蕩平,解人民於倒懸之苦。即返鎮漳浦,朝廷得捷報於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王之二十六歲之青年,詔封為正議大夫,實授嶺南行軍總管。王為綏靖邊境,於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上疏曰:周官所置七閩,今宜為八閩,請於泉潮之間,新建漳州,以控制嶺南,而平治強梁,請委任刺史管州務。延議由狄相主張:以邊遠荒僻之地,如新派任之官吏,未熟當地之風土習俗,百姓反遭其殃,王之父子久牧斯土,民即盛服其威德,非命其兼管不可。奏准頒賜信符,建郡於綏安《今漳浦城》,並晉封為中郎將,右鷹揚衛,率府懷化將軍,世襲刺史之職。自別駕以下,得自辟置。故經典有:『中樞狄相理,王域仗吾權』之句也。王為提拔青年才俊,疏薦曲子弟馬仁等司馬等職,朝廷採納之。率領眾人,同心協力,開閩荒地,建設村社。並招致四處流散人民,經營農墾,積儲糧食。相互貿易,嘉惠治民,官民洽和,頌聲載道。繼又奏請四境設行台,堅視邊界。北距泉州之興化,南踰潮州之惠來,白抵汀州及江西之贛州,東接諸島嶼。方圓數千里,無干戈侵攘,宣猶布化綱紀四方,物阜民康,漳州之域號稱『樂土』也。
    為葬父雲霄之山,有術士賀其得主氣,王斥為無稽之談,且還即移葬大溪峰,後復葬祖父母予六都之半徑山。自結廬守制三年,帥事付別駕許天正代折代行。際朝廷變改,已易兩君《由高宗而至睿宗》王年屆五十有五,驟聞濱海地區發生滋擾,有蠻寇雷萬興及苗自成之子糾黨復亂於潮,猝抵岳山。王興兵聲討,率輕騎先身禦之,不料遭賊計,於漳浦之娘媽寨之伋,因援兵未之,被賊將藍奉高所傷,致全軍失陷,為國殉難。時睿宗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十一月五日享壽五十有六。百姓聞凶,無不如喪考妣,權葬於綏安溪之大崎。奏聞朝廷,詔贈豹韜衛鎮軍大將軍。
        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徒州李澳川,詔立廟賜樂器、祭器,建『盛德世紀』之牌坊以表忠孝大節。王入世道功,而成神佑百世。朝廷論功行賞,追賜豹嶺大將軍《武階二品》光祿大夫《文階二品》,中書左承章侯《副左相》,續進封穎川侯,諡昭烈。以彰其功。
南宋紹興之世《公元1131年》高宗封為廣濟王,又封威惠王、靈惠王等。明初改封為昭烈侯,後又晉封為開漳聖王。漳、泉、潮三州百姓,崇為開疆闢土之民族英雄,而仰其神威,崇功報德各立廟奉祀,其功業彪炳,光輝照耀千古。
         開漳聖王家世錄:祖父德公-祖母魏氏--父政公、母郭氏。妻長夫人鐘氏--封懿雍夫人、二夫人寧氏--封寅恭葉肅、三夫人宋氏--封寅敬。子陳珦--諡忠毅文惠--孫陳鄷--曾孫陳謨、陳詠。
陳珦字朝珮,元光之子,政之孫也。少受學於別駕許天正,善詞賦,元光撫之曰:兒非戈戟士,乃台院秀儒也。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舉明經科,授翰林,承旨真學士。珦見武后稱制,疏乞歸養,縣令席宏聘主鄉校,辟書院於松州,與士民講習,時州治初建,俗尚弇鄙。珦開引古義於風教多所裨益,景雲二年《公元711年》元光討賊戰歿,珦哀毀頓絕,既葬盧于大峙原墓左。朝命以嶺海多故起之。喪中代領州任,懇辭闕服,乃襲封視事。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率步勇夜襲巢峒,斬前刀父賦藍奉高首,并俘其餘黨。遷州治于李渙川《即當時漳埔縣治》二十餘年前除頑梗,訓誨士民竫洽化行表辭封爵不元,天寶元年卒諡文英。
孫陳鄷,字有芑,珦之子也。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甫之任,父老詣闕奏請,鄷有通識練于事衛,願得為本州刺吏,朝和可之,授朝散大夫中郎將。守漳州,士州女歡呼曰:州主將軍孫來矣!在任二十九年一州晏晏。偶疾作,兵民籲天願代,大歷十四年《公元1779年》卒諡忠憲。子謨、詠評四博士。
曾孫謨,字以忠,建中二年《公元781年》代父刺州事,性剛稨初任不協輿情,州民曾拱壁等詣觀察使言之,朝議以柳少安任刺吏事,而以謨為本州別駕,後以平粵寇有功,授中郎將兼漳州刺史。凡有區畫民皆驩服,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卒。詠|字正雅,年二十四鎮龍巖輯,嗣授京光別駕,後奉命招撫蜀中,泉攝京兆事,皆辦治,十四年丁父夏服除,補光州司馬。勤其職,以病乞致任。
武則天事略:提示:陳元光將軍,生於顯慶二年,時武則天已三十四歲,中宗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后死,享年八十二歲。武后專權蓄意打擊忠良,不但使許多將軍無法大展宏才,反而被罷官貶逐到邊遠的邊疆。而當時陳元光將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獨善於一方,這就充份說明了賢才的被用與見棄,和當代的政局有關。是怎樣的密切了!
在這裡我們不妨再將武則天的出身和他的頑強任性,野心略為在銀幕中表演出來,猶其在武后的權力氣燄達於極盛之時,她確是自信身為半神之體,是彌勒佛轉世。但結果蓋棺論定,在歷史上的地位實在是當得起遺臭萬年了,相反的陳元光將軍的偉大精神,播揚至今已一千三百二十多年了,唐狀元王維所作之象贊《年慶止七十年二月十五日》《資料抄錄廟內牆壁碑石》。
永鎮廟:左殿:祀奉神農大帝。臺灣民間信仰中的神農大帝稱呼很多,又稱『五穀王』、『栗母王』、『五穀先帝』、一作『五穀仙帝』、『先帝爺』或『神農仙帝』,或稱『開天炎帝』。又因他遍嘗百草,並對各種藥草他做田野調查研究,所以又被稱為『藥王大帝』。但民間的稱謂並不止於此,尚有先農、先帝爺、藥王、藥仙、五穀仙、大帝、田祖、田主等稱,另有史可考者,神農也稱為土神,據《禮記月令》注:『土神稱神農者,以其主于稼穡』。
親嘗百草:神農大帝,即炎帝神農氏,是神話中的一個帝王。神農氏發明農業,相傳他親嘗百草,作為醫藥,他又定每日中午成立交換貨物的市集,於是人類生活,才得更進一步,走向光明。因此,尊奉他為神農,也有稱他為藥王。傳說中的神農,身長八尺七寸,牛首人身,長相十分怪異。當年其母游華陽之常羊,有感于飛躍之祥瑞,回去時就懷孕。神農出生后,三月即能言,五月即爬行,七月長齒、三歲便知農業事。神農氏是古帝,生于姜水,以姜為姓,始制耒耕,教民務農,故號神農氏。以火德王,又稱炎帝,在位時,嘗百草以療疾病,初都陳,后遷魯,立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長沙。農民、糧食商、藥商祭祀他為掌管五穀丰穰及藥草之神,都奉他為守護神或祖師爺。神農的性情好生惡殺,由於人民當時還不知道吃穀類,都以動物為食,神農便立志教人民開闢土地,種植五穀,使人民發現五穀之美味,勝於肉食,於是以穀類為主食,人民感念他的恩德,便稱讚他為『神農』,即『神明于農業』之意。
         清朝雍正年間,詔准各地府州縣擇地設立先農壇,壇后立廟,並規定以紅底金字神牌作成先帝神位,命令地方官每年率老農致祭,而且,每年天下的第一大祭便是『祈農』之祭,也是在北平巍峨的先農壇恭行大禮,莊嚴肅穆,非常隆重。所祈先農,當為神農大帝,惟不詳始自何時,民間雕塑神像來奉祀他。台灣民間對神農大帝的崇敬,並不亞於中國各地,以神農大帝為主神的寺廟就有一百多座,還有許多配禮奉祀神農大帝。
手持金黃稻穗:現在各廟宇所祀神農大帝的神像,都頭角崢嶸,膽袒胸露臂,腰圍樹業,赤手跣足,一見而知神農大帝,是個原始時代的人。並且塑像的表情木訥篤實,親切溫和,就像平日鄉間小路常遇的庄稼漢一樣平實,『鄉土』,沒有特別『出色』的神貌。神農大帝像的手上,還拿著串串金黃的成熟稻穗,更顯示他時時不離本行的敬業精神。神農大帝有白、黑、紅三種不同的『臉色』。據說與他嘗百草有關。總之,他的功勞又多又大,所以不同的面貌,正表現出他多重的身份及功德。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六日,是神農大帝誕辰,奉祀神農大帝的廟宇,都有隆重的祭禮,香火鼎盛,年年祭典,因農民、藥商、醫師等,都尊奉他為保護神,祖師爺。神農大帝無論為我們現在所崇奉或遺忘,但他真真實實是與我們血肉相連,並提供我們美好生活條件的祖先,並解決人類數仟年來世代生活主食養育之恩而人始能生存,其澤被蒼生偉大精神,值得人類歷朝歷代隆重爼豆馨香千秋祭祀,感恩與感念先帝恩德。
歷史典故:福德正神,本名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任朝廷總稅官,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之疾苦,做了許許多多善事。享壽一零二歲辭世。死後三天其容貌仍不變,有一貧戶以四大石圍成石屋奉祀,過了不久,即由貧轉富,百姓都相信是神恩保佑,於是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因此生意人常祭祀之。亦有說在他死後,接任的稅官上下交征,無所不欲,民不堪命。這時,人民想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念念不忘,於是建廟祭祀,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至今鄉村田頭、田尾土地公,以致民間奉祀『福德正神』最為普遍正神。在民間,土地公也被視為財神與福神,因為民間相信『有土斯有財』,因此土地公就被商家奉為錢財守護神。據說:他還能使五穀豐收,因此,很多人就把土地公迎進家裡祭拜。一般家庭地廳堂五神中,必有供奉土地公。家中沒有供奉土地公的,也在每月的初二、十六,在家門前設香案、燭台、供品祭拜。不過一般農家則是以每月的朔、望兩天,也就是初一和十五祭拜土地公。然隨時代之演變,至今『福德正神』旁兼塑供奉『土地婆』金身供奉。
聖祖為蒼生奉獻七言詩:聖王姓陳名元光、忠心耿耿扶大唐。過府拜相狄梁公、愛國忠心除賊黨。福建賊寇惡猖狂、百姓生活苦難當。狄相舉薦奏唐王、元光忠勇軍隊統。聖王奉旨除奸雄、賊寇聞風四處藏。殺賊除寇貴人助、相請先師張趙胡。先師英勇智謀高、剿匪協政兩兼顧。無賊無寇治安好、市庶民辛勞勤耕作。五谷豐收工商好、家家歡樂笑呵呵。荷江戰亂損軍將、陰魂飄飄見唐王。唐皇猶疑難前往、聖旨提調陳元光。奉旨暫代做唐王、前往荷江祭冤亡。龍袍加身臨威風、任務完滿建奇功。唐帝褒獎再加封、封元光開漳聖王。聖王治理開漳州、仁德施政天護佑。漁農工商齊豐收、國富民豐樂無愁。勤政愛民上天見、五十五齡去歸仙。唐王加封列祀典、南山聖地廟來建。建廟奉祀真靈聖、渡海永鎮建廟興。聖王漳州渡海來、神威遠播通人知。各廟分靈恭奉祀、信徒遍佈全世界。清朝派使來巡境,巡撫正名劉明燈《清同治六年,宜蘭縣史館可稽查。》清帝賜口尚方劍、聽聞聖王神靈顯。試探可有真神靈、聖王神威真神顯。驚動巡撫劉青天、封真神萬世香煙。巡撫帶兵數萬千、水土不服染重病。聖王顯赫查病情、醫好數萬的軍兵。按君回朝去面聖、奏明聖王醫高明。清皇龍顏大高興、御賜聖旨牌乙面。二月十五慶千秋、神人共同來祝壽。信徒虔誠來祈求、聖祖顯靈來庇佑。漁農工賈齊豐收、財丁兩旺添福壽。聖誕過火來慶典、神轎過火數百頂。正炭真火熱焰焰、過火消災歲壽長。永鎮廟副主任委員:莊阿日撰贊文。
永鎮廟固定年節慶典:
1.春節:慶典祭祀。代各信眾大德安奉太歲星君、敬點光明燈、平安燈、文昌燈、祭改、祈求年度平安、元辰光彩、學業進步、仕途光明閤家平安、年運呈祥。併為信眾解籤消災等一系列服務。提供猜參拜平安粥福食,歡迎蒞臨參香賜教。
2.聖誕千秋祭典:主神開漳聖王聖誕千秋祝壽大典,為農曆二月十四日、十五日。連續舉辦兩天慶典活動,除了祝壽典禮之外,並歡迎各友宮廟前來猜參加祝壽。此外本廟經生為期兩天誦經祈福,並聘梨園表演、扛神轎操兵、踩踏火盆《俗稱:跳過火》::等活動。
3.配祀『福德正神』聖誕:農曆二月初二,本廟舉辦小型團拜。
4.配祀『神農大帝』聖誕:農曆四月二十五日,本廟聘請歌仔戲表演并舉辦小型團拜活動。
5.中元普渡:每年農曆七月十三日,舉行慶讚中元普渡活動,除了大型普渡拜拜場面外、本廟另聘請法師做一整天的法事超渡無嗣孤魂。
6.禮斗祈安法會:每年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三日,為期三天的朝真祈安植福禮斗法會。為期三天的訟經禮懺祈安植福,歡迎各界善信大德一同共襄盛舉參家法會活動,法會期間將有平安紅圓,供善信福食。
7.訪宮會香團服務:每年農曆一月底起,本廟會舉辦為期四天三夜的友宮廟會香聯誼行程,並歡迎各界友宮廟來訪賜教。本廟設有大型餐廳及卡拉OK舞台等設備;提供餐點代辦服務,歡迎與本廟接洽。
永鎮廟第十四屆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戴祈萬。副主任主任委員:莊阿日。
宜蘭縣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創會代表人:壯圍永鎮廟。至今為第二屆。九十八年十一月十一日戴祈萬當選聯誼會會長。
雲松子居士簡略釋永鎮廟地理格局:平洋大地逆迴龍、青翠山巒照蘭東、沙案為枕鎮龍崗、倉板田水匯聚明堂、龍虎砂手自然成、旗峰鼓峰獻祥瑞、羅城廣闊鎮蘭陽、西山嵐崗疊翠屏、太平海域玄武繞、龜嶼羅星禦海險、夕陽餘暉常照耀、風和日麗蘭城月、福地如斯耀古今、祐庇蘭疆遠流長。
釋文:平洋大地逆迴龍《此廟,屬平洋龍,迴龍顧祖格局》、青翠山巒照蘭東《廟西邊有青翠山巒來環抱,廟處蘭陽平原之東邊。莊芳池先生《蘭城遠眺》詩曰:極目蘭陽景,平原萬頃田。五峰飛瀑布,三澳泛漁船。龜嶼騰朝日,龍潭罩暮煙。慶雲看隱約,嶺上虎碑懸。》、沙案為枕鎮龍崗《廟後靠海岸沙坵為枕》、倉板田水匯聚明堂《蘭陽平原阡陌梯田,由高往下之田園水逆水來朝及山水(宜蘭河河水灣灣曲曲逆流朝堂局內、左有濁水溪,蘭兩大溪流均於堂局內流域)大會明堂,主聚財、聚丁局》、龍虎砂手自然成《垣局內:左龍砂有中央山脈青翠山巒綿延至蘇澳海灣環抱有情、右虎砂有雪山山脈青翠山巒,綿延至頭城海灣環抱有情、旗峰鼓峰獻祥瑞:主貴局》、羅城廣闊鎮蘭陽《整個蘭陽平原均居羅城轄內,垣局廣大主:發福悠久》、西山嵐崗疊翠屏《西邊有重疊青翠山巒為遠朝山峰來朝拜》、太平海域玄武繞《廟後承太平洋海域,水繞玄武富貴多,發越悠久》、龜嶼羅星御海險《龜山島居蘭陽海域為鎮守水口羅星山,於險惡海域防禦蘭陽出海口,屬貴局》、夕陽餘暉常照耀、風和日麗蘭城月《坐東朝西格局,能常見夕陽西下美景及月明星稀夜晚月落西山美景》,福地如斯耀古今、祐庇蘭疆遠流長。
宜蘭縣壯圍鄉永鎮廟:開漳聖王廟。緣起始於清乾隆九年建廟。
















 廟前明堂、遠山青翠山巒依晰可見。



















宜蘭縣永鎮廟主神鎮殿主神:開漳聖王。

















左殿配祀:神農大帝。
















 右殿配祀:福德正神、土地婆。


















宜蘭縣永鎮廟主神鎮殿主神:開漳聖王。及中殿神尊。

















宜蘭縣永鎮廟主神鎮殿主神:開漳聖王。及中殿神尊。


















宜蘭縣壯圍鄉永鎮廟沿革:碑石。



















宜蘭縣壯圍鄉永鎮廟沿革:碑石。















宜蘭縣壯圍鄉永鎮廟:開漳聖王廟。緣始於清乾隆九年歲次甲子建廟。

















側面看:永鎮廟之美。















廟左百年老榕樹綠意卬然見證,廟務興盛。

















巍峨永鎮廟之美。















巍峨永鎮廟右側之美。

















巍峨永鎮廟之美。














永鎮廟前明堂田園之美。

















龜嶼羅星禦海險《龜山島居蘭陽海域鎮守水口羅星山,屬貴局》。

















左青龍砂:中央山脈青翠山巒綿延至蘇澳海灣環抱有情之美。

















右虎砂:雪山山脈青翠山巒,綿延至頭城海灣環抱有情之美。

















永鎮廟右前方:永惠廟之美《主神:開漳聖王》。

3 則留言:

  1.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2.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3.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