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宜蘭市開漳聖王 靈鎮廟 
                                拍照暨撰文:雲松子 居士
開漳聖王 靈鎮廟地址:宜蘭市負師郭路2526。電話039362711
廟座西朝東酉兼庚三度267度》師卦、四爻間線→卯向同人卦、四爻。
宜蘭市五結仔開漳聖王《靈鎮廟》沿革:
根據靈鎮廟保存承耕  聖王祀業田園章程石碑之記載:
1. 台灣原未納入清朝版圖,《嘉慶十五年即公元一八一0年,由閩浙總督方維旬,奏准將蘭陽地方收入清治版圖》之先,有鄭喜邀集鄉親五十人,各帶 聖王《即開漳聖王》香火入蘭,開闢五結成庄,因建廟宇一座,年年祭祀,以答神庥,足見本廟建廟年代之久遠《正確建廟年代無從查考。》
2. 該碑係清同治六年《公元一八六七年》四月初二,由當時五六結庄長許錦全等,懇准欽加同知銜請補噶瑪蘭管理民番糧捕海防分府,於同年四月十八日出示之勒石,以垂久遠。
3. 由碑文內容得知,當時就庄內抽起傍西附溪之田園十餘甲,永為聖王祀業,就開闢人數,按作五十份分耕,後被水沖坍,旋復暫次浮復,報請書院案牘二款丈單計九甲零,現在丈明實施八甲八分零。茲經五六結庄眾遵斷妥議分耕,作四十佃均攤,每佃應耕二分之田園,全年應納租銀二元九角,四十佃計納租銀壹佰拾陸元,議交總理祀事開發完課及神誕諸費登簿備查:。早期廟史資料缺乏,且民國政府遷台後,實施耕者有其田,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等政策,至今廟地已所剩無幾。
4. 靈鎮廟相傳,早期廟貌極為簡陋,係以土塊為牆,竹林為樑,茅草為頂,第二次是建築于廟宇後方較狹窄,即今廁所現址,後歷經第三次遷移,始底定於現址,即宜蘭市負郭路2526號。清末民初,先賢信眾,有感於  聖王公祖神恩浩蕩,庇佑五、六結庄眾合家平安,乃邀集鄉親十八戶,當時稱為十八股,輪流到廟燒香參拜,並整理廟務,每股輪值三天,備有約長七寸,寬一、五寸之木製香板一支,依序傳遞,據悉,當時有陳福壽、朱阿客、黃旺全、陳丙信、張愚、朱士枝、陳接枝等十八股,後來,因部份人士出外謀生,失去連繫,終告解散。
附註:訪詢當地:陳火茂耆老先生,鐵路局退休《民國十九年次,歲次庚午年生,今年九十歲》居住廟左負郭路2522號。其父親陳達《戶政人員聽錯,登載為:陳賊。》、伯父陳財,其父生前曾創設:護蘭社。口述曰:清朝年間漳浦陳姓宗親,從廈門渡海來臺開墾,從唐山漳浦恭請小尊金尊開漳聖王來臺做為開墾守護神,所謂十八股乃是以陳氏族親為主。俟後漳浦陳氏族親皆歸入鑑湖堂陳氏宗親會內。之後崁阿腳另立三清宮同樣主神奉祀開漳聖王有部份陳氏族親則改歸祀于三清宮。陳耆老本人也述說:聖王非常靈驗,民國七十幾年股市活絡其子幸雄想換職做證券業,經請示聖王莫換,如今做到宜蘭信市合社副總。另一則有一婦人因財務困境,欲賣屋化解困境,祈求聖王幫忙,順利于一星期內賣出好價錢
5. 日據時代,廟宇曾遭祝融燒燬,經地方士紳陳火旺擇定現址重建,由賴添壽師傅負責兼工,以烏心石木材為建材,加以雕樑畫棟,刻工精美,其中碩果僅存者尚在使用之中爐為木材製成,方型雕藝,附有雙耳,狀極優雅,爐身刻有《員山堡五結庄,庚子﹝一九00﹞年,即光緒二十六年。》等字樣。
6. 歷經歲月摧殘,樑柱遭蟲蟻蛀食,廟貌破舊不堪,關心五結仔王公廟之熱心先賢游阿爐《阿裕前三清宮廟祝》之遊說與鼓勵,公推陳本,張清湖等十一人於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組成重建委員會,由陳本擔任主任委員,經 聖王擇定吉辰,著手重建工作,並依法向主管機關申請建廟工程,獲宜蘭縣政府﹝六十三﹞宜都字第二0五八號函核准在案。
7. 重建工程委請師傅莊坤長負責施工,於民國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完成結構工程,總工程費計新臺幣五五五、五00元,由信眾四000餘人捐獻。民國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間由當時之市民代表張建榮先生集合地方士紳九人組織修建委員會,由張代表擔任主任委員,進行牆壁安裝磁磚,屋頂剪花等修建工程,計二00多名信眾捐獻經費。隨後再由羅阿棕等八十多名善信捐款新臺幣七八、七00元,進行油漆粉刷工程,至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梅月,全部重建工程終告竣工。
廟務之管理由十八股交由江阿萬接管,後傳其子江阿泉,據說當時廟產持有為數可觀之實物債券。後來由朱登村接任管理人,為配合政府推動社區建設,經信徒大會通過,提供廟地早市公所出資合建三層樓房一棟,三樓做為民負社區活動中心,二樓為民族聯合里辦公處,一樓及地下室由本廟使用。由於廟務日隆,香火鼎盛,信徒日增,活動場所已嫌不足,羅阿棕主委有鑑於此,於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年》增建前殿拜庭及整修金亭,所有工程均依法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請取得縣府﹝七十一﹞字第六七0 號許可在案。
8. 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信徒大會正式選出管理委員九人,監察人三人,成立第一屆管理委員會,由劉正田先生擔任主任委員,積極推展廟務,成績斐然,於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獲內政部長頒贈博施濟眾及省政府主席頒贈輔政導民匾額各乙面,以資表揚。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改選第二屆管理委員,由羅阿棕擔任主任委員,依法取得縣府5.10.21府字第八四一四0號函同意備查,參加中華民國道教會《會員證為道團證字第二一七一0二四號》。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十六日,承辦宜蘭縣開漳聖王廟團第三次聯誼大會,感謝聯誼會,惟無會旗可資交接傳遞,美中不足,羅阿棕主委自掏腰包,定製會期一面,以本廟名譽致贈大會,做為精神指標。
                   為因應  聖王及廟內眾神佛出巡繞境之需,民國七十五至七十八年《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間,先後由信徒一二六人捐獻經費,購置神轎四頂、明信旗、娘傘、帥旗等神具。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由洪長順、洪莊阿允捐獻武轎一頂。原天公爐,口徑較小,不敷日益增加之香客需求,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年》七至九月間添購較大之天公爐。且為配合慶典活動與接送蒞廟之進香團,購置大鑼、大鼓及相關樂器全套、鑼鼓車等,延聘林銘福師傅擔任教練。羅阿棕主委依法於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向主管機關申辦寺廟登記,經宜蘭縣政府核發八二府禮字第00號寺廟登記證在案。
                 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由尤茂庚先生擔任第三屆主任委員,增建前殿拜庭牆壁於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春完工,八十六年《一九九七年》 三月完成金亭重建,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尤主委蟬聯第四屆主委,於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因岳飛新村重建趁機追回被佔用之土地約一二0坪,並購置卡拉OK全組,提供信徒及蒞廟香客聯歡之用。第四屆管理委員會會經縣府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八月五日八七府民禮字第0九八五號函同意備查在案。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桐月信徒捐獻輔順李將軍輔順馬將軍等二尊大神翁、成立護法會,由張政夫擔任第一、二屆會長,蔡桐松擔任總幹事。
                第五屆管理委員會,於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六月改組,張茂祥當選主任委員,經縣府8897日,八十八府民禮字第101091號函同意備查在案。第六屆於九十一年十二月五日通過同意備查在案,府民禮字091039197號在案。九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通過寺廟總登記准核發九十二府民禮字第095號,新寺廟登記證。九十二年十月五日委監聯會會議,提案汰換老舊鑼鼓車,經熱心人士協助於93.2.5完成新鑼鼓車使用中。本廟於9286日申請取得國稅局統一編號:99016813。本廟負郭路211392.12.8經熱心人士協助找回取得縣府建造使用執照70.6.10建局都字第3590號。本廟負郭路2526號於92.12.12經熱心人士協助找回取得縣府建造使用執照64.9.30建局都字第6234號、房屋稅籍:G01072043000
                聯正大門橫批仁昭海天威惠萬家沾德澤靈著閩邦德澤長懷唐進士鎮維臺島恩波同沐漢將軍。靈星普照萬姓參香登聖地、鎮國護民千祥普及樂天民。聖德巍峨拓土開疆延萬世、王恩浩蕩分靈建廟祀千秋。聖德被群生廟貌莊嚴安害海嶽。鎮佑覃禹類神威顯化護漳臺。開閩安七邑浩蕩神恩覃海嶠、漳水繞三山崔巍聖德被蘭疆。內1:一劍破炎荒闢地無慚真刺史、兩番新廟普天爭拜古英雄。內2:開府拓民生仁政宣敷固天縱聖、漳州傳偉績和聲鳴盛率土歸王。鳶飛月窟地、魚躍海中天。
開漳聖王  陳元光略傳。
                 唐漳郡二世開漳聖王陳公諱元光、字延炬,號龍湖,生於唐顯慶二年《西曆六五七年》歲次丁巳年二月十六日子時,為胡公六十九世孫。
    元光之父諱政,字一民、號忠肅、奉唐玉鈴衛翊府左郎將 大將軍侯爵。唐高宗總章二年《西元六六九年》,敕鎮閩,屯漳浦雲霄,遂家焉。卒於唐高宗儀鳳二年《西元六七七年》四月十五日,享壽六十有二。宋追封祚昌開祐侯。夫人司空氏,封厚慶啟祐夫人敕葬雲霄修竹里將軍山麓,後青囊稱山有王氣,元光乃改葬於平和新安里大山,避之。元光身殉社稷後,賜廟食茲土,累封王爵。
                  維開漳聖王元光,乃穎川之裔,籍隸江南。幼而穎悟絕倫,年僅十二,便已博覽群書,貫通經史。兼習騎射,略解武功。總章二年,元光年方十三,雄渾健壯,卓異其表,領光州鄉薦。未幾,從父戎閩。儀鳳二年《西元六七七年》四月父矇薨,元光時年二十一,英明善政,具有神力,任玉領衛翊府左郎將。代領父軍,以身作則,與士兵共甘苦。崇武精神,丹心惟有國,不計死和生。元光久承狄梁公精忠體國之教,兼讀孫武之書,深知用兵之道,寬猛並濟,威德兼施。軍中定下七戒,以部敕三軍:一、戒貪功誤國;二、戒臨陣退縮;三、戒不遵命令;四、戒姦淫民女;五、戒取人財物;六、戒濫殺降卒;七、戒洩漏軍機。立此軍令,整飭軍紀,上下效勞,莫敢違抗。前方後方,戮力同心,渾成一體。臨敵無一稍懼,論功則互相掩飾,秩序井然。高宗儀鳳二年《西元六七七年》,與蠻寇開兵,無不旗開得勝,馬到功成,威震閩境,蠻酋陳謙、苗自萬、成雷等聞訊官兵既到,莫能抵禦,棄甲倒戈,東西鼠竄,化整為零;或潛伏山間,藏形晦迹。時出而滋擾,肆虐橫行,鄉村市鎮,幾無寧日。元光屢用奇兵捕治,或搜討賊巢,當陣殲滅,或勸之使降,幡然來歸。平蕃破賊,武德彌彰。軍旅之後,加以建設。謀蘇民困,以解倒懸,民喜若狂,造福鄉梓。高宗永隆元年《西元六八0年》,請命朝庭,兼戌潮洲。詔進嶺南行軍總管,進階正義大夫。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元光奏請於泉、潮二州之間,增建一州,以控嶺南,乞駐刺史以主其事。當時賢臣、裴大、婁師德、裴行儉、狄仁傑等,鑒於遐陬僻壤不沾聖化,治理未易。倘建官不諳土俗,則民反受其殃,而官亦被其害。而元光父子相承,久收茲土,蠻畏其成,民懷其德,如兼其職,並領州事,則事不煩,而民不擾,乃萬全之策也。。遂准建州,曰:漳州並薦元光出任斯職;並給照身;俾建漳州漳浦郡邑于緩羅地,仍世守刺史,嶺南職事如故。創建之後,整飭地方,振興產業,百廢俱舉,以德化治,民風純厚。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予民生息,綏靖地方,知人善任,安撫百姓,治績裴然。
                  然爾,潮州蠻寇再起,賊勢百熾,守將告急。朝議終日,無人請命,為國擔憂。狄梁公入奏,保元光興兵討賊,越日詔下,令元光統領雄兵三萬,直由皇都遠臨福建。百姓夾道歡呼,聲徹雲霄。雖萬里奔馳,飽受風霜之苦,依然精神煥發。躬自督隊催軍,星夜兼程,務期早日掃平叛亂,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師到閩境,時當荔子初黃,天氣酷暑,夏火如焚,瘟疫猖獗。士卒多病,呻吟之聲,不絕於耳。元光愛卒如子,問藥延醫,力謀救治,巡視病榻,逐日親自檢點,未稍疏忽,費時兩月,疫氣終熄。爰整雄師,大舉討戝,壯志軒昂,一身是膽,大破蠻寇,建立奇勳。為求地方安謐,設立五行台,四時巡邏,捍衛城池。勤政廉潔,仁厚愛民,大獲民心。天南馳馬,披星載月,辛苦甘嘗,長年勞瘁,雖精力漸疲。但歷經擢任榮寵之祿,樹忠勳於社稷,久典軍民之任,闡厥乃心,爰圖至治,環甲繕兵,積三十四之苦,建州啟土,竭誠報國,唐睿宗景雲二年《西元七一一年》,身殉王事,享壽五十有五,奉敕葬北門外蘇坑高坡山。
                 唐封昭烈侯;宋封廣濟王,又封靈著王、威惠王;明封開漳聖王。夫人種氏,封恭懿肅雍夫人,二夫人甯氏,封寅恭葉肅。三夫人宋氏,封寅敬。元光壯烈殉難,為國捐軀,閩民無不慟逾恆,嚎啕痛哭!為酬懿德崇功,乃為開漳聖王立廟,曰:南山寺。
                 唐玄宗開元四年《西元七一六年》,朝廷特撥專款,為聖王修廟,並頒聖德世祀之坊,原為百姓創建之寺廟,遂成官廟。肅穆莊嚴,聖澤普霑,光被八字,歲時並由地方官吏主祭之!嗣後漳、泉、潮及臺灣各地,均立廟奉祀。留芳百世,永垂不朽。
                  聖王元光,有子諱珦、字朝佩、號迂齊,為三世唐翰林直學士文英侯世爵,世襲漳州刺史。開元十九年,探花及第,﹝登狀元之王維榜,前承旨直學士兼嶺南行軍總管文英侯。卒於唐天寶元年歲次壬午年十一月初一日《西元七四二年》,享壽六十有二,宋追封昭貺,通感文英公,葬始安鄉會同里楓林堡木綿庵南山鳳髻山蕉子坑。夫人歐氏,封贊美祐慶夫人,享壽七十有二。孫酆、謨。
                  酆,字有芭,珦之長子,舉秀才,授辰州寧遠令,甫之任父老詣闕奏請,酆有通識,練于事情,願得為本州刺史,朝命可知,授朝散大夫中郎將守漳州,州仕女歡呼,曰:州主將軍,孫來矣。歷任二十九年,一州宴安,偶疾作,兵民籲天願代,大歷十四年歲次己未卒《西元七七九年》,,諡忠憲。
                謨,字以忠,建中二年歲次辛酉《西元七八一年》,代父刺州事,奉詔以龍溪建州治成,今龍溪郡治是也。復以平粵寇功,授中郎將兼漳州刺史,凡有區畫民皆歡服,元和十四年歲次己亥《西元八一九年》卒。聖王元光,功在國家,德在庶黎。善積陰德,子孫賢隆,族衍萬系,凡聖王後裔,備有榮焉。
靈鎮廟古蹟《告示石碑》:  
    欽加同知銜請補噶瑪蘭管理民番糧捕海防分府章 
為遵斷妥議懇准,出示勒石以垂久遠事。本年四月初二日,據庄長許錦全等稟稱:緣五六結庄  聖王祀業。經蒙覆訊察悉底蘊,將該祀業斷歸舊佃鄭玉枝等,各家分耕等因足見  憲聰明察無微不照,伏查該祀田園,原系未入版圖之光有鄭喜邀集鄉親五十人各帶  聖王香火,入蘭開闢五結成庄,因建廟宇一座,年年祭祀以答  神庥。爰就庄內抽起傍西附溪之田園拾餘甲永為  聖王祀業。《註:西附溪,清朝稱:西勢大溪,即今宜蘭河,今指西附溪乃金六結下游至中山橋附近,之宜蘭河段。》就開闢人數按作五十份,分耕後被水沖坍,旋復暫次浮復報,領書院業牘二款丈單,計玖甲零,現在丈明寔地八甲八分零。茲經五六結庄眾遵斷妥議,分耕作四十佃均攤,每佃應耕二分之田園,全年應納租銀貳元玖角。四十佃計納租銀壹佰拾陸元,議交總理祀事,開發完課及神 諸費登簿備查。每屆秋祭後邀集庄眾會算,如有餘剩租銀或生放或留存隨時酌議,仍于十佃內舉一佃首,四十佃應舉佃首四人,分收祀租彙交總理查收。倘有佃欠,惟該佃首先行賠墊,一面鳴眾稟追。該總理亦不得混行開銷,如有是事,任憑佃眾公議,另行舉妥辦。如此明定章程似可迎邀  憲恩俯准, 出示勒碑,以全祀事,而垂久遠。合將公議章程相,僉懇伏乞崇重神祀,准如所請出示立石以垂久遠,而杜後弊,神人均感切叩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准出示立石。為此示仰五六結庄眾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佃眾承耕  聖王祀田園,務將逐年每佃耕貳分,應納租銀貳元玖角,交總理祀事開發,勿許帶欠一絲一毫。倘該總理有混行開銷,准憑佃眾公議,另行舉妥承辦各宜凜遵,毋違持示!  同治陸年肆月十八日    右諭通知。《註:同治六年,即歲次丁卯,西元一八六七年。》
    宜蘭市開漳聖王《靈鎮》廟管理委員會第六屆委員監察芳名名冊:
主任委員:張茂祥。副主任委員:常務監察:李錦昌。監察:陳鐘添。委員:楊順木、陳萬枝、蔡秋波、張蔡美珠、張垚堂、陳正吉、陳國樑、楊清芳、蘇玉柱、林炎樹、張宗輝、總幹事:賴峰明。會計:游麗靜。顧問:吳福田、林錫明、莊秋亮、林  毅、林阿文、蔡錦芳、尤文雄、尤崇仁、陳忠男、朱錫炘、吳健賢。《資料引述于:94618日第六屆第三次信徒大會手冊。》
                 民負社區為民族里與負郭里組成,位於宜蘭市舊城域西邊,故有負郭之稱。清同治年間先民鄭喜邀集鄉親伍拾人開闢五結成庄,後因人口聚集通稱五結仔城仔。由於地緣關係,很快便發展成宜蘭市住宅區。
    隨着經濟繁榮社會形態改變,政府於民國五十八年籌畫社區發展,以改善人民家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本社區於民國五十九年設立,歷經一、二、三屆理事會之努力,啟導社區民眾發揮團隊精神,奉獻財務智慧,共同維護社區建設成果,卓然有成。而社區發展是一種持續性工作,經第四屆理事會極力爭取後續計畫補助款,配合社區自籌款,以加強各項建設。為紀念本社區設立至今之艱辛歷程,爰會同地方人士聚資興建城門一座,以為眾志成城之表徵。宜蘭市民民負社區第四屆理事會 理事長:張清湖。設計人:黃滄海。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開漳聖王 靈鎮廟     虎爺
                                 清朝時宜蘭城示意地圖 。



  清朝時西勢大溪之美,即今之宜蘭河
  清朝時西勢大溪之美,即今之宜蘭河

 清朝時西勢大溪之美,即今之宜蘭河
  宜蘭市開漳聖王 靈鎮廟之後面,即今雪山村



  






 靈鎮廟古蹟《告示石碑》:  
    欽加同知銜請補噶瑪蘭管理民番糧捕海防分府章  
為遵斷妥議懇准,出示勒石以垂久遠事。本年四月初二日,據庄長許錦全等稟稱:緣五六結庄  聖王祀業。經蒙覆訊察悉底蘊,將該祀業斷歸舊佃鄭玉枝等,各家分耕等因足見  憲聰明察無微不照,伏查該祀田園,原系未入版圖之光有鄭喜邀集鄉親五十人各帶  聖王香火,入蘭開闢五結成庄,因建廟宇一座,年年祭祀以答  神庥。爰就庄內抽起傍西附溪之田園拾餘甲永為  聖王祀業。《註:西附溪,清朝稱:西勢大溪,即今宜蘭河,今指西附溪乃金六結下游至中山橋附近,之宜蘭河段。》就開闢人數按作五十份,分耕後被水沖坍,旋復暫次浮復報,領書院業牘二款丈單,計玖甲零,現在丈明寔地八甲八分零。茲經五六結庄眾遵斷妥議,分耕作四十佃均攤,每佃應耕二分之田園,全年應納租銀貳元玖角。四十佃計納租銀壹佰拾陸元,議交總理祀事,開發完課及神 諸費登簿備查。每屆秋祭後邀集庄眾會算,如有餘剩租銀或生放或留存隨時酌議,仍于十佃內舉一佃首,四十佃應舉佃首四人,分收祀租彙交總理查收。倘有佃欠,惟該佃首先行賠墊,一面鳴眾稟追。該總理亦不得混行開銷,如有是事,任憑佃眾公議,另行舉妥辦。如此明定章程似可迎邀  憲恩俯准, 出示勒碑,以全祀事,而垂久遠。合將公議章程相,僉懇伏乞崇重神祀,准如所請出示立石以垂久遠,而杜後弊,神人均感切叩等情,據此除批示外,合准出示立石。為此示仰五六結庄眾人等知悉,自示之後,爾等佃眾承耕  聖王祀田園,務將逐年每佃耕貳分,應納租銀貳元玖角,交總理祀事開發,勿許帶欠一絲一毫。倘該總理有混行開銷,准憑佃眾公議,另行舉妥承辦各宜凜遵,毋違持示!  同治陸年肆月十八日    右諭通知。《註:同治六年,即歲次丁卯,西元一八六七年。》 









 
 民負社區為民族里與負郭里組成,位於宜蘭市舊城域西邊,故有負郭之稱。清同治年間先民鄭喜邀集鄉親伍拾人開闢五結成庄,後因人口聚集通稱五結仔城仔。由於地緣關係,很快便發展成宜蘭市住宅區。
    隨着經濟繁榮社會形態改變,政府於民國五十八年籌畫社區發展,以改善人民家居環境,提高生活品質為目標。本社區於民國五十九年設立,歷經一、二、三屆理事會之努力,啟導社區民眾發揮團隊精神,奉獻財務智慧,共同維護社區建設成果,卓然有成。而社區發展是一種持續性工作,經第四屆理事會極力爭取後續計畫補助款,配合社區自籌款,以加強各項建設。為紀念本社區設立至今之艱辛歷程,爰會同地方人士聚資興建城門一座,以為眾志成城之表徵。宜蘭市民民負社區第四屆理事會 理事長:張清湖。設計人:黃滄海。中華民國七十五年七月二十六日 










 



 










  明治33年《1900年即民前12年歲次庚子日廳長西鄉菊次開始修築宜蘭河南岸堤防整治河道解決部分水患

左邊即 陳火茂 老先生,鐵路局退休《民國十九年次,歲次庚午年生,今年九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