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6

 

彰化縣員林鎮張氏宗祠有義堂

                      113.4.11星期四編輯暨拍照:雲松子  松子  居士

地理位置:彰化縣員林鎮大饒里員集路二段244165號。《琉璃仙境休閒農場入口前》

宗祠坐:丑山未向。牌樓:辰向。張氏宗祠前臨人造月眉蓮花池,前明堂正朝案,八卦山一字文星案,氣勢宏偉。古人重視宗祠、祖墳、陽宅等風水龍穴格局,因風水好壞會影響整個家族興衰,以致對於上述選址均非常講究,譬如選擇:貴局、或財局,即稱:富財丁貴雙全局。惟必須是具有造詣高深地理師始能有能力扦定圓滿富貴格局。

               祠聯:1.有明初本源重開於寧化、義理事孫子恪佩乎祖箴。2.開來繼往追念祖德廟貌、盛世英才知恩報本荐馨香。3.有心修孝道開基建業光前代。4.義務培人才盛世維新啟後昆。5.有典有則貽厥孫子、義方義型昭諸本親。6.有典貽子孫應善維前人志事、義方垂訓誡要克紹先代箕裘。7.有則達宸聰事鑑十編傳萬古。

張氏家廟《有義堂》沿革:

                  我張氏族人約於第十世祖,清康熙末年陸續渡臺定居,族人延綿甚眾:主要分佈於今員林鎮大饒里、溝皂里、中央里及埔心鄉瓦南、北村一帶。始祖來自大陸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坑《溪》邊鄉﹃風度堂﹄。歷代人才輩出,對員林地區之開發貢獻良多。唯為族親尋根溯源,慎終追遠和睦族群彰顯我張氏祖德,俾子孫繼志,供派下各源流有所憑祭,遂由第十六世裔孫張紹乾發起建立祠堂之計劃,乃召集第四世祖開盛公派下張大三公、張溫恭公各管理協議興建事宜,經與會者全部同意並議決由張紹乾任董事,擇定於公元一九0二年春《明治三十五年清光緒壬寅二十八年》動土興建,至同年秋落成,分堂號為﹃有義堂﹄祠貌堂皇,美侖美奐,富有南方廟祠藝術觀感。

                堂上祀奉第四世祖開盛公為始,派下附祀至第十三世祖,當時決議以下追主者,每主捐金六圓,又設立丁會,每丁每人捐金壹圓。該丁會金生息充當祠堂祭祀經費,並訂每年農曆正月十二日舉辦祭祖大典。當日各管理派下員齊集祠堂,豬、羊、五牲、花果,按古禮儀式奏樂三獻,拈香祭拜,開懇親筵,派下戶分發豬羊肉等,派下員笑語一堂和樂融融,盛極一時。祠堂歷經三十五載風霜,因建材未臻完善,致部份結構出現瑕疵,於是由第十五世玄孫張明華發起再召集各管理派下員協議修繕,共同推舉第十七世裔孫張清華為主事,於公元一九三七年春興工《民國丁丑二十六年》農曆七月竣工,九月初七日辰時入火安香,直至公元一九九九年《民國己卯八十八年》國曆九月二十一日止,前後有九十八年之悠久建物。

        民國己卯八十八年《公元一九九九年》國曆九月二十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臺灣爆發百年來規模七、三以上,空前之集集大地震,《簡稱九二一大地震》,致原已老舊不堪之祠堂毀於一旦,斷垣殘壁,搖搖欲墜,政府評定為﹃危險建物﹄,不宜居住,經洽請政府協商國軍派用機械,車輛,及軍力全部拆除,原祠堂亦走入歷史。嗣經兩年後由張大三《公》張溫恭《公》祭祀公業兩大派下員管理委員會商議結果,為延續我﹃有義堂﹄族親尋根溯源綿延祖德之美意,確實有重建之必要,於是成立重建委員會共推第十七世裔孫張振玲為主任委員規劃及執行重建事宜。擬重建之廟型屢經各委員審慎評考量結果,以仿原廟貌興建為原則,並委經設計發包後於公元二00一年民國辛巳九十年國曆一月七日《農曆庚辰十二月十三日》 破土。公元二00二年民國壬午九十一年國曆五月十四日《農曆四月三日》動土,同年國曆七月十八日《農曆六月九日》開工,全部工程以新台幣壹仟貳佰貳拾萬元《不含追加》由永靖博達營造公司承建;公元二00三年民國癸未九十二年國曆一月二十日《農曆壬午九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入火安香,亦結束三年來列祖列宗之公媽神主委屈在鐵皮貨櫃箱的日子。全部工程於同年國曆十二月九日《農曆十一月十六日》完成,公元二00六年民國丙戌九十五年國曆十二年十七日《農曆十月二十七日》舉辦謝土大典。

        重新建造之祠堂,按原基地坪《約二二0坪》原分金坐西向東《坐西向卯兼辛三分,辛酉辛卯分金》並幾近仿原舊貌完成,其地坪基礎、樑柱、屋板等均以鋼筋混凝土澆注,再以加強磚壁建造,廟型四平八穩,強韌堅固,必可承受強風暴雨及大地震之侵襲。莊嚴亮麗之祠貌,美侖美奐,雖非金碧輝煌,但雕樑畫棟,色彩鮮艷增添南員林地區另一處精湛建築藝術景點。《琉璃仙境休閒農場在其右側》。

有義堂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振玲暨全體委員一同。張炳煌 撰述。中華民國九十一年歲次壬午冬月吉旦。

         彰化縣員林鎮張氏宗祠有義堂

彰化縣員林鎮張氏宗祠有義堂前半月蓮花池
張氏宗祠前臨人造月眉蓮花池,前明堂正朝案,八卦山一字文星案,氣勢宏偉。

2024/04/14

 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福楓廟與福楓木公珍貴老樹   

                                      編輯暨拍照 雲松子居士113.4.15

        本村福楓廟興建起源于林氏開臺祖於清朝末年開墾此域時所興建護佑本域之老廟,惟至民國58年村人倡議重興改建讓人能夠進廟祭祀之廟宇始有今日之規模

廟聯二神合結保安村福庇結中人順和正德施村內功在楓神

        福楓廟之福楓老樹之木公,歷經宜蘭縣政府民國8112月列管珍貴老樹NO宜礁第五號保護,惟只書300多歲,不知真正年齡。正與吳文旭師兄談論此事。然竟于民國112105日《農曆91日》承蒙 陳芷玄 君敬問。始知福楓樹生長于明崇禎六年歲次癸酉《西元1633年》至今已有392歲高齡。

        本村開基是林氏先祖祖籍福建省海澄,林九《字結龍,俗稱:林阿九》,于清朝末年始自唐山渡海來台,背其父親,攜婦及一俾女,進住礁溪鄉二結村《畚箕湖、刺仔崙》落戶進行開墾事宜,當時從畚箕湖開始開墾,然後墾區漸擴此二結村全域,于致於本村刺仔崙至今392高齡福楓樹下興建簡易土地公廟,以兩片石板做廟屋頂,拜石頭土地公,也是本村清朝至今最早之土地公廟。至民國五十八年村人發起改建此福德廟至今,護佑村境平安。林氏沿革:林氏唐山祖十三世林阿水、十四世林天成,林黃幼。十五世祖林九《字結龍、妻江氏番婆,弘化三年元月九日》是刺仔崙開基祖。傳十六世九子:林發、次男林藤《明治元貳年五月六日》林李富、林松江、林泉、林田、林園、林呆。另一位不詳。

        本村林氏開基祖先開墾,篤信 敬神護佑,奉祀三山國王即今常興廟,暨今介紹之福楓廟亦是當時所興建之福德廟,惟當時敬信唐山地理師丹階仙《即詔安:張永安》詔邑。其師墳題曰乾山金練福丹階、巽水洒早壽長潭。坐在老陽山、向對太陰案。故清朝時此廟分金應是丹階仙所立。惟至民國58年重建即是其徒林旺成《俗稱:旺根。亦是林氏開基後人》所立。

謹將本廟重建樂捐芳名:

日師:林旺成。採購:張清榮、吳進中、林溪河。監貨:林塩定、林旺祥、張炎塗。李繼坤陸佰元。莊阿石肆佰捌拾元。林萬年、吳進中、張阿永等肆佰元。林溪河、詹文雄、林奇山、曹春生等參佰元。林艷山、張燦茂、張金泉、張炎塗、黃如松、王金興、朱竹火、林源、林旺祥等貳佰元。簡阿亮壹佰貳拾元。莊阿清、林塩定、林樹欉等壹佰伍拾元。吳土金壹佰叁拾元。游景奢、王朝規、陳光林、林金地、林新村、黃春杏、陳讚財、郭波、吳坤榮、林秀惠、林松根、陳阿琳、游慶森、林金波、陳賜生、等壹佰元。黃祈福捌拾元。吳銀圳柒拾元。林建地、陳林聰、曹兩旺、林俊池、李茂財、吳四郎、游賊、等陸拾元。徐居清、黃坤養、黃聰明、黃來旺、黃再壽、黃武雄、游水金、吳火生、曹旺樹、詹阿章、等伍拾元。林石枝肆拾元。郭吳銀樹、許正夫、許木川、等叁拾元。陳次郎貳拾元。林坤樹寄附金身。民國五十八年六月吉置。

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福楓廟,福德正神暨土地婆

 廟聯二神合結保安村福庇結中人順和正德施村內功在楓神

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福楓廟後面,青斗石雕塑地藏王菩薩六米高神尊
福楓樹生長于明崇禎六年歲次癸酉《西元1633年》至今已有392歲高齡。

清末之時是以兩片供桌石板做廟屋頂,土地公廟并拜石頭土地公
宜蘭縣政府民國8112月列管珍貴老樹NO宜礁第五號保護,惟只書300多歲,不知真正年齡。


2024/01/20

 

宜蘭三星拱照村三官大帝廟:顯微 暨二品虎騎將軍陳公輝煌協臺生平事跡.                  編輯:雲松子居士 113.1.7星期日

顯微宮:供奉主神:三官大帝。

地址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3鄰照林路一段8號之1

廟坐丁山癸向丁兼午4.5191.5》鼎卦與大過卦間線。

牌樓聯曰三官大帝祥光萬道騰拱照星曜九皇瑞氣千條統顯微三皇沐潤清煙瑞靄昌00官吏崇仁紫氣瀠迴慇五常廟內聯拱善驅邪德澤無邊得雨露照良除暴神靈是庥護家鄉。顯映拱照人傑地靈千載盛微擁宏道民安物阜萬家豐拱護蘭疆萬姓同樂欽聖德照春永美千秋共幸选神庥

沿革本宮沿於民國38年仲冬經由全體村民發起興建木造宮廟受理人吳金成先生擔任至民國52年由村民信徒推選俞榮銅先生擔任管理人拱照顯微宮改建工程業於民國70年歲次辛酉年孟冬陽月全部竣工總工程費 承陳議長進富先生供給清砂清石等塊之外工程費新臺幣貳佰參拾萬捌仟柒佰陸拾元地理師二結王公廟老二王爺三官大帝福德正神附受庚曾坤田。新廟上樑主持人:陳議長進富先生。

        勸請世人宜早修、免墜地獄受苦輪。但願人仁能向善、同登佛道莫猜疑。運途凶敗莫驚心、立德行善福自臨。慈心濟世法無量、甘露頻施恩冥陽。立德行功圓滿行、人間處處皆淨土。

        拱照顯微宮建廟土地善信大德提供使用開蘭先賢陳輝煌及子嗣陳振光吳陳碧照陳淑娟藍盛基謝世德陳虞寧等提供拱照段189地號面積412.9土地供廟方使用無私奉獻盛情高德中華民國109年歲次庚子年1216日立

       民國72825日取得宜蘭縣寺廟登記證。《舊地址:拱照村3鄰大坑路56號》。民國76320日加入宜蘭縣道教會團體會員。顯微宮廟地即是欽賜二品虎騎將軍陳輝煌發跡舊宅第處,承其子嗣後人無私奉獻,故後記述其事蹟緬懷先賢聖德。

欽賜二品虎騎將軍乃老前縣長陳進東祖父,本名:輝、字:耀廷、號:東星。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金浦)赤湖鄉人。生於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歿於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甲午夏四月十七日,享年五十七齡。將軍之父復生、傳長子豹、次子輝、三男爐、四男火。性豪放任俠,具有組織及領導能力,幼年父早逝,侍母至孝,家貧失學,練好一身武功,善用火銃打獵,難以度日,因此改販私鹽為生,誤傷緝私人員、無法容身。不得已于咸豐十一年(西元1861年),年二十四歲,偕同慈母渡海逃難來臺。于今壯圍鄉海岸登陸,因通緝在案,謀生不易,移居於噶瑪蘭廳城西的代天巡狩西秦莊府王爺廟側,投靠親友。親友因怕窩藏逃犯受連累,見武功過人,鼓勵他到邊地當隘勇,即到溪州的泉大湖隘當隘丁。(即今三星拱照村)當時大湖山前,通生番界,是最危險地方。為避刑責和賺微薄年俸十二兩銀奉養母親,別無選擇餘地,也就壯膽去當隘丁了。

        當初到隘地當隘勇,其慈母陳母莊太夫人由於長途跋涉,暨過於勞頓、及水土不符,身染重病,因初到番地,告貸無門,無錢延醫治療。竟然與世長辭,輝煌頓失慈母,哀痛之餘,就在隘寮草屋附近卜地葬親。因無地師自舉鋤頭在頭頂,祈禱老母自擇墓之吉穴,然後旋轉三圈,將鋤頭凌空拋去。在鋤頭落地處挖墓坑,順鋤頭柄位立向,無錢購棺木,以蓆為棺,得其他同寮隘丁協助,抬母蓆棺草草葬之,堆土為墓,立大石數顆及周圍種植數棵小樹為記。福地福人居,自葬母之後,陳輝煌做事勤快與豪爽,田畝墾成,五穀豐收。於農閑之餘,常去打獵,百發百中,當阿里史(熟番)群眾之面,表演火銃特技,將銅錢凌空拋上,隨銃聲破裂彈去,有神銃手之名遠播,使阿里使族人皆十分敬畏。住於附近泰雅族叭哩沙酋長潘那目愛才,以女潘氏嫁給陳輝煌為妻,(歿後誥封七品夫人)學『番語』、悉『番情』。從此陳輝煌在阿里史地界落戶墾荒,漢『番』和平共處融洽。稍有積蓄,在同治初年,又再募「熟番」(即平埔族)墾地兼自衛。當時盤據在溪南羅東附近,有來自彰化和淡水的『熟番』,包括阿里史、阿東(束)、岸裡、東嫘、北投、大甲、吞霄等社中,無固定職業之流民,計二百多人均來歸附他。分十九結,指定十九個結首領導墾荒。(即今三星健行村的十九結)先開墾張公圍、瓦瑤、大埔等地。因已迫近『番』界,為防萬一,先後建築阿里史城、銃櫃城、田心城作犄角之勢,合稱三面城以資防禦墾地安全。眾擁陳輝煌為業主,凡墾地每甲貸銀三十兩,墾成之後,分三年還清,所開田地業佃平分,各戶出壯丁,共同服從陳輝煌的統一指揮防衛。由於他善於領導經營,除依附之流番,及委其祖父治公在赤湖故鄉招募鄉親來台墾荒,只十年間,儼然已成為溪南最大墾主。至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已墾至內外抵瑤埤、頂下破布烏、紅柴林、二萬五等地,即今三星以東至蘭陽溪為界、大埔以西之地,墾成報科納賦的田地,已達八百多甲,全部種稻兼栽蔗,民食不虞匱乏,並設蔗廠生產赤糖,供應溪南北各地市場。續開墾大州、尾塹、清水溝、員山(今丸山一帶)、鹿埔、冬山、新城等地計所墾田地達一千七百多甲,成為宜蘭史上最大的墾拓者,對蘭陽的開拓和交通等留下卓越的貢獻。

         時年三十四歲被羅東福祿派樂工群眾推為頭兄,亦稱福祿子弟『祀奉西秦王爺』,擁戴為福祿派第一代領袖。常與西皮派奉開蘭舉人黃讚續為領袖,亦稱西皮子弟,『奉祀田都元帥』,因同行相忌、職業排斥,互爭地盤,常起衝突。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福祿泉州提督羅大春,奉令領兵千餘來蘇澳,為開鑿蘇花徒步道路,當時令宜蘭縣都司陳光華,為工事總監督。是時樂師西皮、福祿兩派各鳩集黨徒約兩千餘人,爭鬥甚烈,提督羅大春命福祿首領陳輝煌、率隊隨攻,糾紛因得解決。又知陳輝煌,悉『番』情、懂『番』語,借重其才為開路先鋒,於九月興工。自蘇澳至岐箂(今花蓮)約二百里。平路以寬一丈三尺三為準,山溪以六尺。(現今蘇花公路,大部份依循昔日蘇花徒步道的路基,拓寬而成的。這是對東臺灣交通的重大貢獻)沿途設碉堡、派屯哨兵,安撫良『番』,平服兇『番』、募民隨往耕墾。未勞一兵一卒之力,花蓮各社均歸化,陳輝煌的功勞最大。次年光緒元年六月全路開通完成。羅大春因開路有功官復原職提督,轉奏敘功,保舉陳輝煌為五品軍功、賜藍翎頂戴,時年三十八歲。同時統領蘇澳南二營及叭哩沙(今三星)臺勇營,專防『番』害。是年噶瑪蘭廳改為宜蘭縣,他成為最有權力當地人。

        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時陳輝煌四十七歲,法人侵臺,法[軍艦停泊蘇澳港外,陳輝煌得民眾協助,抬大砲於砲臺山(當時還沒建砲臺)居高臨下,發炮赫退法艦有功。復奉提督曹志忠令,率領鄉勇轉戰基隆獅球嶺,(當時祈願神助戰勝所用香爐,尚置嶺上土地公廟內)。以勞績由四品都司銜晉升為游擊銜三品頂戴。當時參加中法之戰,他所節制水陸軍官鄉勇等均是宜蘭子弟兵。其中大都是宜蘭擺里鑑湖堂陳姓父子、兄弟、叔侄等任職軍官。中法戰後,欽賜五品軍功就有五人,即陳朝鏘(原武生員、其子亦是前陸軍中將兼監察委員陳嵐風 )、陳朝謙、陳朝儀(原武舉人)、陳季忠(臺灣中路游擊參將)、陳贊周等,如同陳家軍。

        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時年五十四歲,由巡撫劉銘傳親自督領全軍討伐南澳番。同安水師副將傅德柯、陳輝煌等領兵為先鋒、傅遭圍擊戰死,陳率鄉勇力戰突圍,倖免於難。劉銘傳登武塔山、察看地形,見路危不可入,乃扼守險隘以絕其糧,相持達兩個多月之久,番因糧盡,乞降就撫戰事結束。為防番人反覆無常,採恩威並濟對策。留三營,並調沿山隘勇,進紮十里設防,陳輝煌招民速墾。今蘇澳的東澳、南澳朝陽、南強三里,實是陳公冒險患難協助平定,始得開墾成果。南澳鄉山地界內,歸蘇澳鎮管轄、實拜陳公功勳之賜。那時陳公奉令以鎮海前營,駐防蘇澳和北方澳。協助綏靖地方、盡忠職守,公加『虎騎將軍』銜、晉升協鎮(即協臺),銜同福建陸路提督副將、列從資政大夫二品武官行列,欽賜紅頂戴,世襲武略都騎尉義勇巴圖魯、鎮守台澎掌理軍門一切事務。(當時全臺欽賜紅頂有板橋欽差林維源、霧峰林朝棟、即宜蘭陳輝煌等三人,合稱臺灣三傑之譽)。

        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四月十七日卒於任所,一代傳奇巨星殞落,為宜蘭開拓史上和交通史上奇人,出殯之日,素旗載道,參加執紼送葬者達數千人,備極哀榮。歸葬其墾地故宅後,阿里史番仔路山簏的小坑埔岸邊。陳輝煌協臺,出身低微的防番隘丁,其奮鬥上進精神,德業永垂千秋為後人典範,萬古流芳。善士感戴其德澤,于今花蓮富里興建『陳協臺廟』一座,萬年奉祀香火鼎盛。

        陳公輝煌二十七歲娶泰牙雅族叭哩沙酋長潘那目愛女潘氏為元配,(1876年)不幸為火藥炸死,誥封為七品孺人。翌年娶繼配楊士芳進士之胞妹楊淑珠只生一女約七、八歲夭折。(西元1890年)楊氏夫人亡故後,誥封二品夫人。於基隆協防時續娶當地林榮輝的女兒林氏梅成為三夫人,均不幸早歿。楊氏夫人歿後晚年續娶,哨官劉振勳(承德郎六品官)女兒劉氏英好,為繼室例贈恭人後誥封四品夫人。陳公后裔四男;長子振田、次子振業、三子振光、四子振宗。取『田業光宗』之義也。光緒二十年(1894年)陳公歿後,僅靠四夫人(女人當家)為核心,維持並光大家業之重責。因長子振田早逝、次子振業(1895年)日寇侵台為質,不久被殺。四子振宗亦早逝。偌大陳家只餘三子振光延續香火。然后裔子孫均賢能俊秀,五世其昌,族繁僅擇部份簡述

陳公輝煌將軍于清光緒二十年(西元1894年)歿於任所,享壽五十七齡。歸葬于拱照村墾地舊宅後方,番仔路(現大坑路三十九號左側竹叢旁)山麓的(鼻仔頭)小坑埔岸邊,即前臨小坑溪與大坑溪交匯處。與宅基同一來龍,依山傍水,垣局同前所述之美。然民國六十一年因三星鄉農地重劃拓寬山麓排水溪岸,剛好會傷及陵墓。規劃之時其裔孫進東任縣長、進富是副議長。為做重劃政策之示範,不修改重劃坑岸,只好將陳公祖墳移退後約十公尺。並將四位祖妣合葬同一陵墓。惟遭鄰近一戶住民,以傷其住宅風水為由,向宜蘭地方法院提出異議,而停工。因過份牽強破壞風水之說遭法院駁回其訴。陳家兄弟為達睦鄰,決定暫停修墓園。結果一拖十八、九年之後棄置,遷于冬山廣興公墓之墓園安葬。

宜蘭三星拱照村顯微三官大帝廟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正殿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正前方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

德配乾坤丙午年孟春吉旦。顯微宮惠存,陳進東敬題。縣長陳進東、議員陳進富、陳長庚仝奉獻。林登庸敬書。                                護國佑民顯微宮重建落成誌慶省議員官來壽敬獻辛酉年十月神靈顯赫國大代表 葉清海 奉獻                  

顯應至微立法委員 林坤鐘 敬獻

聖德顯揚宜蘭縣議會 議長 陳文昌 敬獻
拱照村山水之美
                                                    陳母莊太夫人之墓遺跡紀念碑
                                                陳母莊太夫人之墓遺跡紀念碑
陳母莊太夫人之墓正朝堂之美
                                        拱照村山水之美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顯微宮:三官大帝)
                                            陳母莊太夫人之墓遺跡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