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 玄奘塔寺  

                                      109.10.16 星期五中午   

                                                               編輯兼拍照:雲松子 居士

玄奘寺地址南投縣魚池鄉中正路389坐:東南朝西北。騎龍穴,又曰:捲簾殿試格局朝案。

台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理事長誠摯邀請五術同道加入公會 享有勞保、勞教、勞訓、五術證照核發等。楊公三大法脈之一,正體三元地理,真宗、正訣,續真截偽,傳承有緣者。《請洽:王秘書長:0933—988--956

               慈恩宗玄奘寺創建於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年》。玄奘寺為仿唐式建築碧瓦朱柱古樸無華環境清幽具有中國庭園雍容大方的器度前臨日月潭後依青龍山地理堪輿師稱該寺占青龍戲珠寶地,是玄奘大師頂骨舍利最佳安奉處所。補玄光寺:屬﹃青龍戲珠﹄寶地。補註:此地是以順天順地之手法扦之,應是出自蔣公地理國師:韋畢達仙師所堪定的。寺左右各立,龜馱石碑,刻三藏聖教序。牌樓左右站立:兩尊銅鑄護法神。寺塔右後側興建:玄奘大師紀念館

        玄奘大師紀念館緣起玄奘寺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章嘉活佛。第一任董事長:趙恆惖。日本高僧倉持秀峰等護送舍利來台玄奘大師乃中國唐代之高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將部分在南京出土的玄奘大師靈骨由中國請回日本安奉於埼玉縣慈恩寺戰後因台灣佛教界對日本之要求民國四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西元1955年》,全日本佛教會推派倉持秀峰等五位高僧護送玄奘大師部靈骨舍利歸還台灣暫安置台北善導寺供各地信徒參拜並於民國四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奉安於日月潭畔奉安所《今玄光寺》。因該所規模太小,乃奉先總統蔣公指示,民國四十九年興建巍峨莊嚴之塔寺《今》,於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落成,並將玄奘大師靈骨舍利安奉於本寺

      民國四十九年玄奘寺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章嘉活佛。第一任董事長:趙恆惖:::、第七任悟明長老、第八任淨心長老、第九任從慈長老接任。本寺於民國八十八年台灣中部九二一大地震,部份損壞,歷經多年失修,大師舍利無法請回。民國九十六年起由淨心長老啟建玄奘大師紀念館民國一百年底由從慈長老修復大殿及三樓舍利塔接續紀念館裝潢工程其中經歷多重障難於三寶加被及大眾護持下民國一百零二年三月重新迎大師靈骨舍利重回本寺大殿三樓供奉並於民國一百零三年完成紀念館所有工程且次年特於紀念館一樓呈現正信佛教藝術文化與大師一生偉大歷史事蹟

        玄奘寺匾:國之瓌寶。《蔣中正題》玄奘殿。正殿聯:從殊域得正法妙典而遠備經不盡奇艱弘願至誠昭萬古、當舉世方沸海沉陸之會期藉無邊佛力覺迷銷劫拯羣生。十七年來法忘身成就動地驚天事業、千萬眾登山頂禮涵濡沐日浴月光華。二樓觀世音菩薩殿:聖號觀音應念尋聲為救苦、寺名玄奘果然無剎不現身。《弟子毛凌雲敬撰。信士傅朝樞敬獻。》明海大觀、日月光華。章嘉。《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章嘉大師書偈賀詞。》永坤師、天地光明。于右任。《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于右任先生書偈賀詞。》文化之光。《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蔣宋美齡女士書偈賀詞。》佛學之光。《玄奘大師一千三百九十歲紀念玄奘大師聖誕紀念會後紀念專刊馬英九先生書偈賀詞。》弘教流芳。《慶祝玄奘大師一千三百九十歲誕辰紀念專刊玄奘大師聖誕紀念會後紀念專刊孔德成先生書偈賀詞。靈福永敷。《三藏大師佛骨奉安》《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葉公超先生書偈賀詞。》潭影山光一卷收《《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孔德成先生書偈賀詞。》攬山川之藻麗潤般若之子章乃知清淨身廣長舌不必定向聲色中求也。《《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李炳南先生書偈賀詞。》明海大觀。佛光並日月而永久。《《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十二月,玄奘大師舍利由日本迎請來台灣日月潭奉安時釋印順法師書偈賀詞。》

        玄奘大師紀念館門聯悲愍群生遠紹如來遊西域唐代聖僧佛學宗師冠古今。《釋從慈大法師敬撰。佛弟子李轂摩沐手敬書。》萬古仰聖僧大漢聲威揚西域、千秋傳絕學般若經典續法燈。《釋從慈敬撰。釋悟潔敬書。》

                 奘殿。匾《中華民國六十一年六月嚴家淦敬題下橫批臺灣泰運法雲興。萬法唯識。《日月潭玄奘塔寺落成紀盛暨演培法師榮任住持晉山典禮內政部長徐慶鐘敬題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三月穀旦。》放大光明。《中華民國五十七年三月演培法師陞座嚴家淦。》慈航普渡。《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九月。謝東閔。》佛學宗師。《民國壹百零貳年春吉旦。玄奘大師舍利塔重建落成日月潭玄奘寺第八屆董事會董事長釋淨心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釋從慈暨全體董監事 仝敬獻。》

 玄奘大師與玄光寺

                 1894年,1942年台灣日治時期,日本於南京發現玄奘大師舍利取回日本供奉1945年在琦玉縣慈恩寺。1952年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台灣教界訪日時要求日本歸還部份舍利,嗣後歷經章嘉活佛出面交涉,于1955年日月潭畔安所《今玄光寺》建寺。195611月大師舍利護送來台,暫供奉於台北善導寺。5月供奉於奉安所《今玄光寺》。1960年玄奘寺籌建1965奘寺落成大師舍利遷迎入寺供奉

                 玄光寺建於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位處日潭與月潭陸地的交界處,為感念玄奘法師至西域取經宣揚中華文化對中國的佛教有相當的貢獻因此設立廟宇供民眾瞻仰此處原是玄奘大師的舍利骨由日本迎回後暫時供奉的地方但當時日月潭的環潭公路尚未通至玄光寺因此民眾需搭船到下方的玄光寺碼頭,而民國54年《1965年》興建玄奘寺便將玄奘大師的舍利骨移至玄奘寺供奉。今玄光寺正殿主神供奉:玄奘大師金尊暨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玄光寺聯:橫批:玄開覺路垂恩光。潭影島花契禪性、晨鐘暮鼓發天心。

                 眺望日月潭美景:在玄光寺前眺望日月潭,視野極佳,除水域中央的拉魯島可清晰的映入眼簾外,還可清楚眺望日月潭周邊景觀,包括涵碧半島秀麗的山巒景致,以及座落上頭的涵碧樓,還有於水社聚落旁觀著名額的景觀點,如耶穌堂、梅荷園、水社碼頭、朝霧碼頭等。往來湖畔的遊船泛起一陣陣漣漪波光粼粼,讓湖水與周邊蒼翠的山巒構成山水一色的美麗景色。

       十九世章嘉活佛為慈禧、北洋及蔣中正三朝國師,歷任國大代表、總統府資政、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章嘉活佛於民國元年首傳時輪金剛灌頂,抗戰後在成都曾傳三部無上密(即密集金剛、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大灌頂。遷台後大師曾領團環島弘法,並從日本迎回玄奘大師頂骨安奉於日月潭。中國佛教會首屆及第二屆理事長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 (1890-1957)年譜 (民國前211217日至民國4634)195734日因胃癌示寂台大醫院,想世壽68歲。舍利塔于同年興建,台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禪寺後方山麓。

        玄奘法師俗姓陳陳留《河南陳留縣》人,漢太丘長仲弓《是後漢陳寔,104187年,的字,官至太丘長。》的子孫。曾祖父陳欽,官至後魏的上黨太守。祖父陳康是北齊的國子博士,受封於周南《河南洛陽縣》,後來子孫定居於此,從此成為緱氏《少林寺西北嶺下,緱氏縣東南之鳳凰谷陳村,一名陳堡,即法師之誕生地。》父親陳慧,英俊文雅,早通經術,身高八尺,眉清目秀,隋末政治衰敗,不想踏上仕途,潛心研究古典學術,州郡呂次舉他為孝廉和司隸之官《實際是拜陳留令。後遷至江陵,拜江陵令。》,都以體弱多病婉謝,有識之士都欽佩他的清高品德,他有四個兒子,玄奘法師是第四子。一位姐姐,嫁到瀛州《河北省河間縣》張氏。玄奘法師生于隋仁壽二年602年》,卒唐麟德元年二月初五半夜《646年》享世壽六十三歲。四月十五日安葬在長安東郊的白鹿原。五年之後的總章二年《六六九年》四月初八,朝廷頒詔令說,把玄奘法師的靈柩改葬長安之南樊川的北原並且興建佛塔永垂紀念。貞觀三年《西元629年八月》,下定決心前往印度,當時他26歲。太宗貞觀十九年《645年,玄43》春正月初七回國。西行一共走了幾萬里路真可說是歷盡艱辛千秋苦旅玄奘大師為唐朝高僧有感於當時已譯出的經論彼此差異頗多令人無所適從大師欲求得佛法真義不惜違反當朝禁令私自排除萬難前往印度取經歷十七年返國得經書六百五十七部與其弟子共譯七十五部得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貢獻卓著玄奘大師曰:浮海之舟可行千里,攀松之葛可高達萬丈。經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輩凡夫,應該警惕,行善修慧,不要失卻人身,墮落惡道。生大怖畏心,勿造惡業。因果不爽,勤求佛法,多行布施。時刻修心,勿令放逸。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玄奘法師身高七尺多皮膚白裡透紅眉清目秀其端嚴有如塑像,其英俊有如畫像。言談清朗,措詞典雅,聲音宏亮,使聽者產生好感。無論與眾僧靜坐,或與賓客暢談,可以一坐半天,身不傾搖。衣服喜歡黃色,用細棉布縫製,長寬適中,走路時儀態從容,雙眼直視正前方,從來不左顧右盼。他的風采氣度恰如一條大河,滔滔不絕地流向大海,灼灼然有如開在水邊的蓮花。再加上戒範端凝始終如一,愛惜之心過護浮囊,持戒之堅超逾繫草,性情樸質,不喜交遊。每入道場,無朝命絕不外出。《註:若要詳全,請閱:玄奘全傳。》

南投玄奘塔寺左側石碑

大唐三藏聖教序

大唐太宗文皇帝製三藏聖教序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他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可徵,

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

        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昔者分形分迹之時,言未馳而化成。當常現常之世,人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儀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像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含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羣生於十地。然而真教難仰,莫能一其旨歸;曲學易遵,邪正於焉紛糾,所以空、有之論,或習俗而是非;大、小之乘,乍沿時而隆替。

                 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隻千古而無對。 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栖慮玄門,慨深文之訛繆,思欲分條析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往遊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塗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願達,周遊西宇,十有七年,窮歷道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飡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採賾妙門,精窮奧業;一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三篋之文,波濤於口海。爰自所歷之國,總將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譯布中夏,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垂,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乾燄,共拔迷途;朗愛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昇;昇墜之端,惟人所託。譬夫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污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霑。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成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永徽四年歲次癸丑一月己卯朔十五日癸巳建。《註:有校對錯置或漏字,均以予補正。》

    玄奘法師得此御製經序之後又呈一謝表如下

                沙門玄奘言竊聞六爻採賾局於生滅之場百物正名未涉真如之境猶且遠徵羲冊睹奧不測其神遐想軒圖歷選並歸其美伏惟皇帝陛下玉毫降質金輪御天廓先王之九州掩百千之日月廣列代之區域納恆沙之法界遂使給園精舍並入提封貝葉靈文咸歸冊府玄奘往因振錫聊謁崛山。經途萬里,恃天威如咫步;匪乘千葉,詣雙林如食頃。搜揚三藏,盡龍宮之所儲;研究一乘,窮鷲嶺之遺旨。並已載於白馬,還獻紫震。尋蒙下詔賜使翻譯,玄奘識乖龍樹謬沗傳燈之榮才異馬鳴深愧瀉瓶之敏所譯經論,纰桀尤甚多,遂荷天恩,留神構序。文超象繫之表,理括眾妙之門。忽以微生,親承梵響,踴躍歡喜,如聞授記,無任欣荷之極。謹奉表詣闕,陳謝以聞。

南投玄奘塔寺右側石碑

大唐三藏聖教序記

皇帝《高宗》在春宮日製此文。尚書右僕射上柱國河南郡開國公臣褚遂良書。萬文詔刻字記。

                            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二月戊寅朔十日丁亥建。

                御製眾經論序照古騰今理含金石之聲抱風雲之潤治輒以輊塵,足嶽朦露添流略舉大綱以為斯我皇福臻同二儀之固伏見

                 自非久植勝緣,何以顯揚斯旨。所謂法相常住,齊三光之明,勒於弘福寺,翻譯聖教要文六百五十七部,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智燈之長焰,皎幽暗而恆明,半珠問道往還十有七載,備通釋典,利物為心。以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奉,獨步伽維;會一乘之旨,隨機化物。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涉恆河,終期滿字,頻登雪嶺,更獲懷聰,令立志夷簡,神清齠齔之年軆,拔浮華之世,凝情定室,匿跡幽巖,栖息三禪,巡遊十地超六塵之境,於是百川異流同會於海,萬區分義總成乎實。豈與湯武校其優劣,堯舜比其聖德者哉!玄奘法師者,夙法凝為靡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歸貝葉之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語之偈。遂使阿耨達水,通神甸之八川,耆闍崛山接嵩華之翠嶺。竊以  伏惟皇帝陛下,上玄資福,垂拱而治八荒,德被黔黎,斂衽而朝萬國,恩加朽骨。石室不朽晨鐘,夕梵文二音於鷲峰,慧日法流,轉雙輪於鹿苑。排空寶蓋,接翔雲而共飛;莊野春林,與天花而合彩。啟三藏之秘扃,是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名流慶,歷遂古而鎮,常赴感應身,經塵劫而不朽。故知聖慈而被,業無不善。而不臻妙化所敷,緣無惡而不剪,開法網之綱紀,弘六度之正教,拯羣有之塗炭,綜括宏遠奧旨,遐深極空有之精微,體生滅之機要。詞茂道曠,尋之者不究其源,文顯義幽,理之者莫測其際。夫顯揚正教,非智無以廣其文,崇闡微言,非賢莫能定其旨。蓋真如聖教者,諸法之玄宗,眾經之軌蠋也。

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記。《註:有校正錯植及漏字并予補正。》

唐高宗述聖記:

貞觀二十二年《六四八年,玄奘四十六歲》夏六月,皇太子《高宗》在宮中拜讀天子聖文後,寫了下面一篇《述聖記》:

                 大凡顯揚正教,除非智者無以廣其文;即使僅闡揚其文,非賢者亦無以定其主旨。而且真如的聖教,乃各種佛法的本宗,眾經的軌範,綜括宏遠,奧義高深,極空有的精微,體生死的機要。言多道廣,尋之者不究其源,再者,由於文顯而義幽玄,履此者難測其際限。故知大聖慈悲之所被,業無不至其善;妙化所敷,緣無不切其惡。開法網綱紀,弘六度正教;救眾生塗炭,開三藏秘扃。所以名無翼而長飛,道無根而永固,道與名流慶;經歲月而永恆,赴感應身,經塵劫而不朽。晨鐘夕梵,交二音於鷲峯山,慧日法流,轉法輪於鹿野苑。排空寶蓋,接翔雲同飛;莊野春林,與天花合彩。

                 伏惟;皇帝陛下自天授福,拱手而治八荒;德被邊界黔黎,萬國入朝。恩及死者,石室歸貝葉之文;澤及昆蟲,金匱流梵語之偈。終於使阿耨達水通中國八川,使耆闍崛山接嵩山與華山之嶺。竊以法性凝寂,靡歸心而不通,智地玄奧,感懇誠而遂顯。豈謂重昏之夜,燭慧炬之光,火宅之朝,降法雨之澤,於是,百川雖異流而同注大海,萬區雖分義而總成其實。又何必與湯、武比優劣,與堯舜較聖德?

                 玄奘法師早年就自覺天命,因而立志平然質樸。八歲時佛心開悟,而身離浮世,凝情研究,探聖迹於幽嚴之所住三禪巡遊十地越六塵之境獨自赴印度會一乘之旨應時化物以中華之無質尋印度之真文遠渡恆河成果豐碩屢登雪嶺更得半珠尋道往返十七年詳通佛典以利物為心貞觀十九年二月六日以來奉敕於弘福寺翻譯聖教經書多達六百五十七部恰如引大海之法流洗塵勞而不竭傳佛法智燈之長燄皎幽暗而恆明如果不是長植勝緣又如何能顯揚此等主旨所謂法性常住三光等明我皇帝陛下的積福二儀同固

    伏見御製的《眾經論序》,照古及今,理含金石之聲,文抱風雲之潤。治《太子名》即以此蕪文,附加陛下聖序之後。略記大綱,始草此一文。

    玄奘法師進啟謝曰

                 玄奘聞:七耀擒光,憑高天而散景,九河灑潤,因厚地而通流。是知相資之美,處物既然,演法依人,理在無惑。伏惟皇太子殿下:發揮睿藻,再述天文,讚美大乘,莊嚴實相,珠迴玉轉,霞爤錦舒,將日月而聯華,與咸韶而合韻。玄奘輕生多幸,沐浴殊私,不任銘佩。奉啟陳謝。

太宗旨讀了玄奘法師進呈的《菩薩藏經》之後,並且敕令春宮太子《唐高宗》為此經作如下的後序:

                    蓋聞:羲皇至賾,精粹止於龜文。軒后通幽,雅奧窮於鳥篆;考丹書而索隱,殊昧實際之源。徵綠錯以研幾,蓋非常樂之道。猶且事光圖史,振薰風於八挺;德洽生靈,激波瀾于萬代。

                 伏惟皇帝陛下,轉輪垂拱,而化漸雞園。勝殿凝旒,而神交鷲嶺。總調御於徽號,匪文思之所窺;綜波若於綸言,豈繫象之能擬。由是教覃溟表,咸傳八解之音;訓浹寰中,皆踐四禪之軌。遂使三千法界,盡懷生而可期;百億須彌,入提封而作鎮。尼連德水,彌帝里之滄池;舍衛蓭園,接上林之茂苑。雖復法性空寂,隨感必通,真乘深妙,無幽不闡,所謂大權御極,導法流而靡窮;能仁撫運,拂劫石而無盡。體均具相,不可思議,校美前王,焉可同年而語矣。爰自開闢,地限流沙,震旦未融,靈文尚隱;漢王精感,託夢想於玄霄。晉后翹誠,降脩多於白馬,有同蠡酌,豈達四海之涯;取譬管窺,甯窮七曜之奧。泊乎皇靈遐暢,威加鐵圍之表;至誠發明,徳被金剛之際,恆沙國土,普襲衣冠。開解脫門,踐真實路。龍宮梵說之偈,必萃清台;猊吼貝葉之文,咸歸冊府。灑茲甘露,普潤芽莖,垂此慧雲,遍霑翲走,豈非歸依之勝業,聖政之靈感者乎?

                夫《菩薩藏經》者,大覺義宗之要旨也。佛修此道,以證無生,菩薩受持,咸登不退;六波羅蜜關鍵之所資,四無量心根力斯備。蓋彼岸之津涉,正覺之梯航者焉。貞觀中年,身毒歸化,越熱坂而頒朔,跨懸度以輸贈。文軌既同,道路無壅,沙門玄奘,振錫尋真;出自玉關,長驅奈苑;至於天竺。力士生處,訪獲此經,歸而奏上,降詔翻譯,於是畢功;余以問安之暇,澄心妙法之寶。奉述天旨,微表讚揚,式命有司,綴於終卷。

鶴林寺改名為:國恩寺。御製碑文,特敕太尉公長孫無忌向羣臣宣讀碑文:

                    朕聞:乾坤締構之初,品物權輿之始;莫不載形后土,藉覆穹蒼。然則二曜輝天,靡測盈虛之象;四溟紀地,豈究波瀾之極?況乎法門沖寂,現生不滅之前,聖教牢籠,示有無形之外;故道光塵劫,化洽含靈者矣!緬惟王宮發迹,蓮披起步之華;神沼騰光,樹曲低空之幹。演德音於鹿苑,會多士於龍宮;福已罪之羣生,興代將滅之人。代能使下愚挹道,骨碎寒林之野;上哲欽風,魂沈雪山之偈。絲流法雨,清火宅而辭炎,輪昇慧日,皎重昏歸晝。朕逖覽緗史,詳觀道藝,福崇永劫者,其唯釋教歟!

                 文德皇太后,憑柯瓊樹,疏派璿源;德照塗山,道光媯汭;流芬彤管,彰懿則於八紘,垂訓紫宮,扇徽猷於萬古。籧而陰精掩月,永戢貞輝;坤維覺紐,長淪茂迹。撫奩鏡而增感,望陟屺而何追?昔仲由興歎於千鍾嘆,虞丘致哀於三失。

                  朕之罔極,實有切於終身。故載懷興葺,創茲金地。卻背邠郊,點千莊之樹錦;前臨終岳,吐百仞之峯蓮;左面八川,水皎池而分鏡;右鄰九達,羽飛蓋而連雲。抑天府之奧區,信上京之勝地。示其雕軒架迴,綺閣陵虛。丹空曉烏,煥日宮而汎彩;素天初兔,鑒月殿而澄輝。薰徑秋蘭,疏庭佩紫;芳嚴冬桂,密戶叢丹。燈皎繁華,焰轉煙心之鶴;幡標迴剎,彩縈天外之紅。飛陛參差,含文露而栖玉;輕簾舒卷,網靨宿而編珠。霞班低岫之紅,池汎漠煙之翠;鳴珮與宵鐘合韻,和風與晨梵分音。豈直香積天宮,遠漸輪煥;阆風仙闕,遙愧雕華而已哉!

                 有玄奘法師者,實真如之冠冕也;器宇凝邃,若清風之肅長松;縟思繁蔚,如綺霞之輝迥漢。騰今照古之智,挺自生知;蘊寂懷真之誠,發乎齠齔。孤標一代,邁生遠以照前;迥秀千齡,架澄什而光後。以為淳風替古,澆俗移今;悲巨夜之長昏,痛微言之永翳;遂乃投迹異域,廣飡祕教;乘杯雲漢之外,振錫煙霞之表。滔天巨海,侵驚浪而羈遊;互地嚴霜,犯淒氣而獨逝。平郊散緒,衣單雪嶺之風;曠野低輪,肌弊流沙之日。遐征月路,影對宵而暫雙;遠邁危峰,形臨朝而永隻。研窮智境,探賾至真,心罄玄津,研幾秘術;通昔賢之所不逮,悟先典之所未聞。遂得金牒東流,續將斷之教,寶偈西徙,補已缺之文。於時睠彼靈基,栖心此地;弘宣奧旨,葉方翠於祇林;遠闢幽關,波再清於定水。朕所以虔誠八正,肅志雙林;將延景福,式資冥助。

   奉願:皇太后逍遙六度,神遊丹闕之前;偃息四洲,魂昇紫極之境。悲夫!玉燭易往,促四序於炎涼;金箭難留,馳六龍於晷漏。恐波遷樹在,夷溟海於桑田;地是勢非,淪高岸為幽谷。於是敬刊貞石,式旌真境。

    三光照象,萬品流形,人途超忽,時代虛盈。淳風久謝,澆俗潛生;愛波滔識,業霧昏情。猗歟調御,迦維騰迹,妙道乘幽,玄源控寂。鷲峯遐峙,龍宮廣闢;慧日舒光,慈雲吐液。睠言聖教,載想德音;義崇往劫,道冠來今;騰神九域,晦迹雙林。漢夢如在,周星籧沉;悲纏奩鏡,哀深棟宇。濯龍潛潤,椒風韜緒;雙露朝侵,風枝夕舉;雲車一駕,悠哉萬古;乃興輪奐,實構雕華;紫棟留月,紅梁藻霞;雲窗散葉,風沼翻華;蓋低風偃,橋側虹斜。爰有慧命,英器虛沖;孤標千載,獨步三空。給園味道,雪嶺餐風。智燈再朗,真荃重崇;四運流連,六龍馳騖;巨夜銷氛,幽關啟曙。茂德垂範,微塵表譽。勒美彼文,遐年永著。

    三月丁亥日,王公大臣奉聖製碑文以後,連袂至朝廷上表謝恩:

                 跪發天華,觀河宗之奇寶;虔開秘篆,耹雲英之麗曲。包萬葉之鴻規,籠千祀之殊觀,相趨慶抃,莫知所限。竊以慧日西照,朗巨夜而開冥。後法流東徙,洽陳亥而梃秀。無方之化不一,應物之理同歸;歷代迄茲,咸崇斯典。

                 伏惟陛下,垂衣截海,作鏡中區。錫類之道彌光,出要之津尤重。開給園於勝境,廷稱首以閑居,地窮輪奐,人標龍象。重茲濬發沖旨,爰製豐碑,妙思難涯,玄襟獨王,義超繫表,理邃環中。臣等夙蔽真宗,幸窺天藻。以坳堂之量,揣靈沼之峻壑。蜉蝣之情,議仙驥之遐壽。或歌且舞,咸誦在心,循覽周遍,不勝欣躍。

                  永徽三年《六五二年,玄奘五十歲》春三月,玄奘法師準備在慈恩寺端門之南建石佛塔,以便珍藏他從西域帶回國的經藏。玄奘認為,世事滄桑,變化無常,唯恐經典散佚同時為了防範水火之災所以才特建此石佛塔塔高預定三十丈以顯大國之基準備模仿釋尊的故迹建造。玄奘為了建造這座石佛塔,特別上表高宗。於是高宗特派刺史中書舍人李義府,頒賜玄奘一道詔令如下:法師想要營建的石佛塔工程浩大,恐怕難以完成,最好改為磚造。同時朕也不願法師如此辛勞。已經發出敕令,命大內、東宮、掖庭等七宮把已逝者的衣物捐助法師,足夠辦成此事。於是玄奘法師就把預定的石佛塔,按高宗的詔令改成磚造,且地點改在寺內西院。塔基四邊各長一百四十尺,建築樣式模擬西域佛塔,而不是按照中國固有的形式。整座塔一共分為五層,塔頂有相輪和露槃,塔高一百八十尺。各層塔的中心收藏舍利,有的收藏一千,有的收藏二千,總共有一萬多粒,上層是石造的內室。塔南面有兩塊石碑,刻著太宗與高宗二聖的《三藏聖教序》和《三藏聖述聖之記》,由尚書右僕射褚遂良所書。工程開始那天,玄奘法師寫了下面一篇文章敘述自己建塔的宏願:

                 玄奘自惟;薄祐生不遇佛,復乘微善,預聞像教。儻生末法,何所歸依?又慶少得出家,目睹靈相;幼知來慕法,爾屬遺荃。聞說菩薩所修行,思齊如不及。聞說如來所證法,仰止於身心。所以歷尊師授,博問先達,信夫漢夢西感,正教東傳,道阻且長,未能委悉。故有專門競執,多滯二常之宗,黨同妒異,致乖一味之旨,遂令後學相顧靡識所歸,是以面鷲山以增哀,慕常啼而假寐。潛祈靈祐,顯恃國威;決志出一生之域,投身入萬死之地。經是聖迹之處,備謁遺靈,但有弘法之人,遍尋正說,經一所悲見於所未見,遇一字慶聞於所未聞。故以身命餘資繕寫遺闕,既誠遂願,言歸本朝,幸慶休明,詔許翻譯。

                先皇道跨金輪,聲震玉鼓;紹隆象季,允膺付屬;又降發神衷,親《三藏之序》。今上春宮講道,復為《述聖之記》;可謂重光合璧,振彩聯華;渙汙垂七耀之文,鏗鈜韻九成之奏。自東都白馬,西明草堂,傳譯之盛,詎可同日而言者也?但以生靈薄運,共失所天;唯恐三藏梵本零落忽諸,二聖天文寂寥無紀,所以敬崇此塔,擬安梵本,又樹豐碑鑴斯序記。庶使巍峨永劫,願千佛同觀,氤氳聖迹,與二儀齊固。

    當興工動土時,玄奘法師親手挑土搬磚,從動工到落成,費時二年才建好這座佛塔。


章嘉活佛舍利塔于同年興建,台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禪寺後方山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