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30

詹氏祖廟-繼述堂宗祠


詹氏祖廟-卓蘭《繼述堂》
地址︰苗栗縣卓蘭鎮新榮里五鄰16號。電話︰《04》2589-1950傳真︰《04》2589-1952。
                                                     作者︰雲松子 居士 撰文及攝影98.4.11
金枝玉葉分枝萬流、枝枝葉葉總是同源。宗祠立:巽山兼巳、庚辰、戊辰分金。
繼述堂源流:朔自我詹氏先祖於前清康熙末葉《1702-1722》自閩粵地區遠渡重洋入墾台灣,首居彰化、永靖、竹塘地區,墾荒立業,乃不忘擴展基業,號集族親,續往南北拓墾,1784年東勢粵人,已有入墾卓蘭的跡象;但因番亂而中止。彰化知縣張世珍頒布《禁止漢人進越番界之令》以防漢人土著間之鬥爭,1815年官方解除禁令,我詹氏族親始越過大安溪進入罩蘭開墾;唯當時罩蘭系土著『巴黑族』居住地,時生爭鬥。





祠堂始建完成,必須維護管理及年度祭祀,乃鳩集族中長老集議各組祭祀公業公嘗,認購股份買田買地,放租收穀賦,做為祠堂管理及燒香點火祭祀費用,族親熱烈認股,計組祭祀公業公嘗會四組、詹學傳公嘗四十份、詹伯珪公嘗九十份、詹淑文公嘗五十份、詹伯善公嘗二十份、各公嘗會各自管理資產並各自負責所屬先祖祭日之祭典活動,並於民俗節日、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各宗親各備祭品堂前恭祭,農曆新年日,全體裔孫會集堂前團拜會親,香火綿延迄今。
卓蘭詹姓祖廟繼述堂:敬天法祖為我國傳統的信仰,祭祖先的目的除了慎終追遠;也希望祖先能享受人間煙火,庇佑子孫。本鎮詹姓祖廟凝聚了詹姓歷代宗親團結力量,一年一度聚集祭祖,意義深遠。尤其設立獎學金鼓勵詹氏子弟奮力向學、教忠教孝、宏揚倫理、感恩報德深具社教公德。卓蘭鎮位居苗栗縣最南端,南鄰大安溪。昔為平埔山胞巴黑斯族巴登社所盤據生息之地。前清嘉慶年間,粵籍墾民開始自東勢角入墾;所以早先卓蘭鎮居民大多為客家人,其中自廣東省饒平縣遷徙而來的詹姓居民最多,為當地第一大姓。對卓蘭的開拓,刻苦經營,可謂厥功至偉。位於卓蘭鎮新榮里五鄰16號的詹姓祖廟『繼述堂』即是第一座與地方拓殖有密切關係的古蹟。繼述堂創建於清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到現在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中龕供奉開閩粵始祖學傳公之始祖牌,左右兩龕主祀河間堂上代詹氏歷代始祖太高曾祖之神位。詹氏祖廟自創建以來,已歷經三次整修,增築或重修。初建時只有前後兩堂和左右兩廊,無輔南北兩隅。民國十六年增設兩側橫屋;並加設門樓。民國二十四年四月受到臺灣中部大地震摧殘,詹姓祖廟祠宇崩頹,門樓倒塌。裔孫乃集資重建,重建後的祖廟,為承襲學傳公之志業和詹姓祧祀,取『繼志述業』之意名為『繼述堂』。
民國二十六年中日戰爭,日人在台實施所謂皇民化運動,舉凡台胞家中所供奉的神明祖牌一率勒令廢除,繼述堂奉祀的各尊神主牌,乃於民國二十九年請出密藏於他處,直到台灣光復(三十五年)才請回原祠安座。卓蘭鎮詹姓祖廟進門牌樓上有兩隻奇特動物,傳說是地豬。地豬是很聰明而且繁殖很快的動物,象徵著詹姓後代子孫個個不凡,族群繁衍旺盛。圍牆上開了兩個八卦形窗,窗內以竹枝形水泥支柱,表示詹家子孫高雅不俗,且八卦可避邪,配合天地自然,永垂於世。圍牆外遍植台灣肖楠,隔絕市區吵雜,莊嚴肅靜;清涼安適,祖廟前分內外埕,供祭拜、聚餐、群眾休憩好場所。
詹姓祖廟為一單進式建築,建築結構屬於唐宋時代之庭院建築方式,正廳屋脊高聳平直,上覆褐色屋瓦,因屬家廟所以正廳正門是加冠晉爵彩繪不設門神,正廳主樑是太極大樑,橫樑是疊斗式三通午瓜藝術建築。詹姓祖廟佔地雖不廣,不過裡面的陳設擺置盡是百年古董,不少匾額還是欽點御賜的,總計祖廟裡裡外外共有十四塊匾額,每方都是價值連城的瑰寶。
神龕正上方的豎匾,鐫刻『欽點御前花侍衛』八個字,上款『光緒十四年元月吉』;下款『賜進士出身裔孫紹安立』。豎匾下方的『金馬玉堂』神龕匾,為質豎色黑的木匾刻金字,上款光緒癸未秋月立(九年),下款『提督廣紹學政賜進士及第左侍郎』。神龕上另有『喬樟敷榮』匝額,上款『欽差大臣都辦福建軍務太子太保東閣學士左為』,下款『同知藍翎濟川率男昭永丁卯(同治六年)孟春穀旦立』。從這些匾額,不難知道清朝末年,詹姓裔孫之傑出表現及其所獲殊榮。
卓蘭詹姓祖廟繼述堂之祭祖活動相當頻繁,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十二月十六日曾舉辦創建百週年擴大祭祖大典。平常最隆重的是每年冬至前一日舉行的冬祭及每年元宵節舉辦的春祭,內還有獎徵答、摸彩等助興活動。閭里宗族齊聚一堂,共享祭祖之溫馨,慎終追遠、緬懷先祖。卓蘭詹姓宗親會,組織健全,結合宗親力量舉辦公益活動,屢獲地方各界一致好評。意裔孫右吉敬編寫95.11.29
祖先的崇拜︰『敬天尊祖』是中華民族的固有信仰。因此,一個民族,一個家庭,要是對祖先沒有虔誠的紀念,那麼這個家庭和氏族,在精神上就會如有所失。傳統的紀念方式,則為祭祀。台灣民間就保持了這種來源甚古的風俗,祭神與祭祖並重,歲時令節,婚喪喜慶,必須祭神,也必祭祖。家堂之上,左邊是神的位置,右邊是祖的位置。一般人家,家堂上供奉的祖先,大抵是最《親》的,如已故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等。神牌上都照規矩寫『顯考某某公』或『妣某某媽』字樣。故口頭上對祖先蓋稱為『公媽』。有的人家則做個總牌位,正中先寫:『某氏堂上歷代祖宗之神位』。以後如有故世的家人,則在左右兩邊,依次填寫上去。祖先的遺像,從前都是畫的,衣冠都有一定的格式,謂之『喜神』,要到過年才掛出來,到正月十八日落燈以後再予收藏。大陸世家舊族,這種喜神有古到宋元時代的。近代照相掛發達,在臺灣民間已採用放大照片,或用炭精畫像。這些照片或畫像,終年都賢懸掛在廟堂上,用以紀念。
以後年代稍久,子孫稍多,這間家堂就很自然成為『祖厝』。如果年代更久,子孫更多,而且其子孫向心力強,往往籌募鉅款,擇地興建『宗祠』,使宗族香煙綿衍不斷。宗祠的建族形式,大抵比照廟宇,有的更加宏偉華麗。宗祠的管理,大抵組織『宗親會』,由會員各捐基金,購置田地房產等,永久生息,以維持祭祀開支,設置管理人,管理祠產以及從事日常香火洒掃等。宗親會的組織,大都採『聯宗』方式,稱為『大宗』。只要姓氏相同即為同宗,因為得姓始祖,則不論天南地北,一定是相同的例如詹姓:其始祖一定是周文王姬昌。陳姓,則其始祖一定是唐堯的女婿大舜。在宗祠裡,把安置祖先牌位的神龕分成許多單元,正中是始祖以及歷代有名祖先的牌位,每個會員的祖先牌位則在兩旁的小單元裡自成一系,有的宗親會更擴而大之,把姓雖不同,而在歷史上卻有關係的也聯在一起,如陳姓與田姓,則是因為『陳、田同源』。如洪姓、翁姓、龔姓、方姓、江姓、黃姓,則是因為』六桂同音』,若到海外,則劉、關、張、趙、黃各姓也聯在一起,謂之『龍岡宗親』,那是本於三國演義的故事。
宗祠的春、秋二祭,是非常鄭重的。祭品的四果十二碗,三牲酒醴,大抵都有規定。禮生贊禮,主祭陪祭者的初獻、亞獻、三獻,亦一本古禮。有的還比照祭禮儀式,初獻前先鳴鐘鼓,以爐、燈、扇、傘迎神。祭畢必有會餐,俗稱『食祖』。有的宗祠則連某房『食祖』時,餐桌擺置在某個方位,也有定規,如某房在前廊,或某房在左楹,某房在右楹等。有的宗祠於祭典中演戲酬神,大抵於三獻禮時演『三星上壽』等吉祥戲一小齣,然後於『食祖』時繼續連續連本演下去。
詹氏淵源考:『路史』:虞封黃帝之後,得詹者為詹氏,『姓苑』:周宣王之子賜姓詹,封為詹侯,望出渤海、河間,即今之河北者,『鄭樵』謂,詹姓宋時為著姓。
夷考周宣王姬姓,周文王第十一代孫,宣王有二子,長涅,承帝位即幽王,次文公受封為詹候,文公之四爵子,禮公世襲侯爵,後世以爵為氏,是為得姓之始,以河間為郡,經春秋入漢,延綿楚國,東晉之後,康公為東郡太守,始渡江南,大公號黃隱,陳武帝時為東陽太守,立籍河南;唐光啟中纘公為金祿大夫,軍前檢點使,從王審潮入閩,隱於仙遊,孫敦仁公,居泉邑清溪之佛耳山,墾田自給不仕,自稱清隱,後裔蕃衍泉邑,六十四世學傳公,官居宋侍郎,原居江西南昌府,為避金侵攜二子南來廣東潮州茶陽,即遷閩粵之始祖,越五傳、肇熙公,宋授五經博士,由大埔遷饒,後裔蕃衍全饒,蓋自肇姓以來,歷數千年,人文蔚起,簪纓本贊,貴顯他族,代有聞人光於簡冊,此乃後世子孫之榮焉。茲值政府提倡復興中華文化,發揚我國古有傳統美德,編印族譜,發揚宗功德,俾後世有所敬仰,並藉知尊卑有分,其出有自,詹姓一姓之譜,堪稱歷朝之史,並垂矣。
始祖發跡播遷及渡臺經略:一、發祥開基河間時期《自始祖禮公至第四十六世》:始祖禮公襲封詹侯,以詹為姓,卜居河間《今之河北省河間縣》,於此地相傳至四十六世,凡一千三百餘年《相當於周幽王即位公元前七八一年至隋文帝即位公元五八九年》。此間裔孫繁衍昌熾,有先祖多人在歷朝中仕任要職。如十六世祖惠公,舉孝廉周叔王為上卿,二十七世祖興公,舉賢良漢元帝欽賜正直之職,三十世祖逸公,仕漢桓帝為諫議大夫,三十六世祖坦公,舉孝廉仕晉武帝為太子洗馬,四十三世祖宏公,仕孝武帝時為侍郎等。《以上資料係得自廣東饒平縣茂芝前鄉榮桐同宗長家藏之族譜。為家居新竹之家茂宗長於前清緒乙巳年八月,親詢廣東饒平原籍抄錄而得》。
二、首度南遷開基河南時期《自四十七世至六十三世》:第四十七世祖相大公,諱初字元載號黃隱公,逸民公之長子,生於陳武帝永定二年十月十八日,官至東陽郡贊治(按東陽郡為三國吳置,隋改婺州,即今之浙江省金華縣,見辭海註),後因隋文帝廢郡而不仕,卜隱徽州遂為開基河南始祖。《徽州未置,今之安徽省歙縣等六縣之地,見辭海註。》又昔日之河南係指三河之地即河北、河東、河南地方之總稱,非單指今日之河南省,(見康熙字典註)此期相傳至六十三世祖勉公,凡五百二十年。《相當於隋文帝初年公元五八九年至宋欽宗即位公元一二六年》此間有四十八世祖一公,於唐高祖武德戊寅年仕為載縣令;五十三世祖邁公,於唐穆宗長慶壬寅年仕為杭州刺使;五十四世祖必勝公:唐懿宗咸通十三年仕為福建福州府署先鋒兵馬使;五十八世祖敦仁公,封為靖惠侯,是為開基福建安溪始祖。六十一世祖大任公,生二子長諱禋公,次諱祀公,同遷江西。(以上族史資料係六十三世祖天涯公之子孫,於福建永定查出抄錄而得)。
三、再度南遷開基閩粵時期《自六十四世至六十八世》:第六十四世祖學傳公,字成宗號正峰諱五十郎。官居宋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原籍江西建昌府廣昌縣。宋靖康年間金兵犯關,公乃攜家人暫寓福建汀州化縣石壁村,遂成為開基粵閩始祖。公生二子,長子黑龍、次子白龍妣劉氏歿後與公合葬於長窖村。六十五世祖白龍公,及長與乃兄黑龍於漳溪靶大埔上耕地,鋤得白金一批,用以買下漳溪、七昌、洋門、小靖等處田產成為當地鉅富,遂抵潮州錢塘建立家業。於此地相傳至六十八世祖三十郎公,共五世一百五十年。《相當於宋欽宗即位,公元一一二六年至宗恭帝即位公元一二七五年》。
四、遷粵開基饒平時期《自六十九世至先祖渡臺》:第六十九世開饒始祖肇熙公,諱三五郎,字東潞公,號維明。宋末元初由明細授郡博士。公器宇恢宏有擇里之智與裕後之仁,遂選擇上饒之地為後裔開基業。公生三子,長子百一郎諱必達,先僑寓海陽錢塘,後復遷自水塘。次子百二郎諱必敬。(以上二人係公元配張氏所生),三子百三郎為繼妣楊氏所出。七十一世祖淑允公,生於元末,明初廣置田產;充南京應天府軍職,永樂年間點軍北京,充順天府第一廂富戶。七十二世祖季螺公,移居烏石山鄉,妣林氏生五子,長子宗榮公,號大三,為烏石山鄉支派之始祖。自肇熙公開饒平至吾等先祖渡臺,約經五百年,此間世代子孫昌熾,遂成為饒地首屈大族。天啟三年(公元一六二三年)饒境十一世孫韶撰誌書云:『肇熙公者,饒之開基祖也,代傳今日,糧畝以萬計,丁口以萬計,泮宮濟美貢廩班聯,非公之克昌厥後者乎』。又乾隆丙寅年(公元一七四六年),當地賜進士十九世孫德瑩公,於族譜序中誌云:『肇熙公,白龍公嫡派也,迪前光啟後人,由海陽錢塘徒白水,卜吉元歌,遂為饒陽開基之祖,迄今昌熾蕃衍,族居饒邑之半,孰非我祖創垂者善燕詔者哉』。再著筆者祖留手抄家譜敘述:『我饒之始祖,草昧之初,遷徙未定,有擇里之智焉,締造維艱,有裕後之仁焉...逮至四世五世六世,雲礽漸眾,或沐皇恩或游泮水者不可勝數,補廩出貢亦有數人,登科及第者可立而待,皇清之初,進士翰林英雄類聚,輔弼匡襄不待趨蹌之列也,正此族之盛也』。上述在可佐證此一時期,吾族在饒地繁榮壯盛之一般。
五、先祖渡臺經略:今日在台臺之宗親,其先祖來台之年代,自有先後之別,料各支派各家族譜牒自有詳實之記載或傳頌,而大凡各先祖來臺者以永、春、時、來、名、其等諸輩者為多,其距今約一百八十年至三百年前之間。民國六十八年臺灣省、台北市、高雄市各委員會聯合出版之『臺灣區姓氏堂號考』,對於各大姓氏先民入臺之經過,有較完整的搜集與記載。茲將其有關吾詹姓先民入臺部份,轉載於後,供各位宗親追根對照之參考。清代,詹氏族人渡海來臺者,以詹肇熙派下居多。茲依藉、派別,列述如下:來自廣東潮州府者:饒平縣:屬詹肇熙派下,有下列支派:《一》詹伯珪枝派:康熙末葉,詹衍信入墾今嘉義市,後裔移墾今嘉義竹崎、梅山。雍正年間,詹輝朝入墾今新竹新埔﹔詹寬怡入墾今彰化竹塘。乾隆初葉,詹娘恩入墾今桃園楊梅;詹來桶入墾今新竹竹北,後裔移墾今新竹竹東、新埔;詹舜明入墾今苗栗市;詹鑾入墾今臺中新社,後移苗栗、卓蘭;詹良善入墾今卓蘭;詹來開入墾今臺中豐原;詹時溪、詹時埰、詹春林入墾今竹塘。乾隆中葉,詹時方入墾今楊梅;詹仁波入墾今新竹橫山;詹時增、詹名會、詹來壽、詹成學、詹春來等人,墾今卓蘭;詹時強入墾今新社;詹時接入墾今臺中石岡;詹春俊入墾今嘉義縣,嘉慶年間,詹來操、詹來宜、詹來修入墾今卓蘭;詹來鑛入墾今竹塘。《二》詹伯善支派:康熙末葉,詹志道入墾今彰化員林。雍正年間,詹時南入墾豐原,後移墾台中東勢。乾隆初年,詹春枝續入墾今東勢。乾隆中葉,詹尚璥、詹來恩入墾今苗栗公館;詹春怡入墾今竹塘。乾隆末葉,詹來善入墾今豐原;詹玉珮入墾今台中市北屯區,後移墾卓蘭。嘉慶年間,詹時祿入墾今苗栗市。《三》詹伯玳支派:康熙末葉,詹時謹入墾今彰化永靖。雍正年間,詹廷俊入墾彰化田尾;詹明達入墾今永靖;詹時深入墾今東勢。《四》詹伯玉支派:乾隆初葉,詹慎言、詹道重入墾今東勢。乾隆中葉,詹來琇、詹來珌、詹在淵、詹金生、詹行次入墾今卓蘭;詹來瑍、詹廷捷入墾今東勢,嘉慶年間,詹春疆入墾今銅鑼。《五》詹伯盛支派:乾隆初葉,詹永聖入墾今臺中潭子。《六》詹世保支派:乾隆中葉,詹其騰入墾今新竹關西。《七》詹叔和支派:乾隆末葉,詹來傳入墾今卓蘭;詹時則、詹時察、詹來元入墾今公館。《八》不詳支派別者:康熙末葉,詹潤還入墾今新竹,後裔移墾今卓蘭。雍正年間,詹灶壽入墾今桃園縣。乾隆年間,詹日盛、詹盛行入墾今嘉義縣:詹登、詹華元、詹廣善入墾今竹唐;詹朴裕入墾今豐原;詹純直入墾卓蘭:詹來梅入墾今新埔。嘉慶年間,詹來撮入墾今新竹湖口;詹時象入墾今苗栗市:詹名禮入墾今東勢;詹灶運、詹義直入墾今臺中后里;詹時養、詹賢惠入墾竹塘。來自福建泉州府者,安溪縣:乾隆年間,詹揚淇入墾今台北市大安區;詹寶仍、詹明富入墾今臺北樹林。道光年間,詹盛遠入墾臺北汐止;詹雨生入墾今屏東恆春。來自福建漳州府者,龍溪縣:嘉慶年間,詹阿合入墾今竹塘。渡台先祖於清朝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在卓蘭鎮建有『詹氏宗祠-繼述堂』乙座。
粵閩始祖學傳公傳《一》西元一一二七年,北宋欽宗(靖康元年歲次丙午年初),由於金人攻陷國都汴京,北宋帝欽宗被金人所持,於是中原大亂,因此漢人集體南遷避胡....。 南宋始祖高宗舉兵逃亡南下,渡大江棲於臨安,即今杭州,建都,此為北宋亡,南宋朝代之始也。在此兵荒馬亂之時,先祖學傳公為避兵,由江西建昌府廣昌縣,大舉南遷至廣東潮州大埔縣。是日夜宿暫居於藍翁長者家,在前夜藍翁長者巧夢有二條龍:一為黑龍、另一為白龍,環繞攀於門前大廳之堂柱上,翌晨醒來而異之....。其可謂祥兆之來也。次日先祖學傳公果真巧有攜二子而來,一名身著黑衣,一名身著白衣,長者(著黑衣)善於應謀,次子善於斷,於是便命名其長者八郎為黑龍、次子九郎為白龍,此二名為學傳二世也。長子黑龍諱泰,行八郎,字平齊生於宋真宗乙未年,卒於熙寧三年五月十一日,享年七十又六,生有一子名曰十八郎。次子白龍諱字西園,行九郎,生仁啟,父子學傳公、黑龍公、白龍公三公逝後共合葬同穴於大埔長窖村山丘裡,此乃留粵閩開基始祖也。學傳公諱五十公字成宗,號學傳,別號正峰,官中書侍郎,加封太子太保,例定每年農曆八月一日為祭墳日。
粵閩始祖學傳公傳《二》詹學傳公,字成宗,號正峰,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0一年),九月出生於江西南豐廣昌縣陂頭鎮,其父詹尚文(勉公)是員外,即因暮年得此子,喜慰莫名,滿月為子命名成宗,取承宗耀祖之意。七齡時尚文即聘請名師就教府中,成宗自少天真聰穎,又能勤奮力學,良師之嚴教下,經過數年造就,竟成一個出類拔萃之英才。詹學傳公二十一歲考中舉人,二十二歲(一一二三年)會証中進士,同年出任東遼城縣令,在任期間,為官公正廉明,不畏權勢,該時有惡棍胡來者,犯強姦殺人案,沒遷移屍嫁禍他人,學傳公受理此案,通過嚴密詳查,不顧個人得失,鐵面無私依法懲處,為民除一大害,時人聞之莫不異口稱譽,此外對平盜、濟貧、拯救災情也深得民望。因獲層憲秦聞宋廷寵信。升任經略安撫使,任期聲譽素著,旋又提調入官,累官至中書侍郎加太子太保,位居一品,夫人衍氏亦誥一品夫人。及徽宗,欽宗二帝被俘後,高宗(趙構)南渡定都臨安(杭州)即位後,信任黃潛善、汪伯彥、湯思退一班黃謀捍佞之臣,斥異抗金派李綱、張聯、傅亮、詹學傳等忠良老臣,而汴京復失,兩淮不守,被金兀沭長驅直入,攻破獨松閣。陷臨安,高宗被逐暫幸明州。該時又不得已再派人向金割地求和,俎僅存茍安之東南一片半壁河山。詹學傳公在此無可挽回形勢下,迫得攜妻帶子續向南遷,最後移到閩粵邊界山區之廣東不知凡幾,當時享有盛名的理學家朱熹(朱子)即是他一生最得意門生,直到南宋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年)七月詹學傳公病逝於長窖村,享年八八歲,次年朱熹出任福建漳州府尹,聞此噩耗,不遠百里之遙,沿途跋涉,馳赴長窖村對學傳公住所設壇祭師,並撰寫『詹氏郎文』與『詹叔人文』各一篇,以示對恩師作沉痛之悼念云。饒平裔孫詹曙撰。
饒平始祖肇熙公傳:六十九世祖肇熙公,行三五郎,諱上弦,字東潞,號維明,生于南宋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年)僑居海陽(現今潮安、饒平、潮陽、揭陽、澄海一帶)、錢塘(現今錢東鎮錢塘村),後再遷湯溪鎮白水塘村、公有擇里之智及裕後之,遂擇現饒洋西瓜園,劈山造宅,是為開基饒平之始祖。宋授五經博士,公器宇恢宏,識見超越,德澤鄉里,卒葬饒平縣三饒鎮南關外卓屋埔,形為『金龜朝北斗』也。公永允三饒鎮祖祠『永思堂』。其門聯云:『一脉衣冠開宋代,千俎豆配饒山』,公妻張氏、楊氏、張氏生長必達(百一郎),次必敬(百二郎),楊氏生(百三郎)必恭俯至其玄孫即禮公七十二世,學俯公第九世祖伯玉、伯珪、伯善、伯玳,庶幾百年伯定居潮州府元歌都西瓜園,人口不多,僅百十人,此為元朝至明朝初年間。為公開饒第一時期。此前,我祖未有輩序,因人口日增,歲歲其昌,宗支莫辨,上下難分。伯珪公遂撰寫『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時來名其顯,昭德益前勳』;二十字作為七十三世祖即肇熙公起第五世祖為『宗』字輩之始,俾叔孫有序,尊卑自明而親愛益篤矣。八十三世祖肯構公,諱蓀,字竹村,號繼堂,乾隆元年中第四十三名舉人,乾隆四年會試高中進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朝內編修,授福建道監察御使。乾隆丙寅年間,為修詹氏族譜編撰,並且繼伯珪公後續作詹氏輩序二十字,為族人贊同施行。其詞云:『皇朝滋雨露,賢路欲經綸,奕遵庭訓,天申福自均』,八十七世祖培勳公字鹿埜,于民國一四年出任福建省詔安縣司法承審,繼任該縣縣長,民國一六年繼撰詹氏輩序四十字,為開饒祖衍下裔孫所認同依文,行文迄今。詹火炮摘自饒平族譜。
敦仁公派下祖訓:敦睦啟良謨、和謙希忍性。臺衡範禮光、鼎甲賡詩詠。一貫繼先承、千秋錫永盛。時方出仕明,儒術可謀身。禧嘉呈靄瑞,德守貴懷珍。報國丹心赤、傳家黃卷新。惌檠宜自勉、蔬飯莫嫌貧。吾老子應少、祿榮須及親。
學傳公派下輩序簒:宗孔文大一、志道衍永春。時來名其顯、昭德益前勳。皇朝滋雨露、賢路裕經綸。奕穓遵庭訓、天申福自均。興周崇祖業、振展炳乾坤。博士書香紹、財猷喜冠群。章成期世篤、品立迪維勤。運際昌明會、綱常萬載循。
繼述堂祭祖大典程序表:一、繼述堂(九十七年)祭祖典禮開始。二、兩傍裔孫起立肅靜。三、鐘鼓齊鳴九響鳴炮。四、奏樂。五、恭請歷代祖先晉位:(一)河澗第一世祖禮公暨歷代祖先晉位。(二)河南始祖禮公暨歷代祖先晉位。(三)閩粵始祖學傳公暨歷代祖先晉位。(四)繼述堂歷代增建祖先晉位。(五)全體進主神位祖先晉位。六、主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與祭者就位(均唱職名)。七、主祭者酌酒焚香:上香、獻花、獻果、獻酒。行三跪九叩禮。八、宣讀祝章。九、獻財帛化財(燒金紙行分獻)。十、主祭者復位。※三獻祭祖古禮依儀典規範辦理。一、行初獻禮(滿堂酌酒加三獻酒)。二、奉爵奉祿行亞獻禮(滿堂酌酒加三獻酒)。三、主祭者行終獻禮(滿堂酌酒加三獻酒)。
繼述堂祭祖疏文:伏以 聖德巍峨 列祖感德 裔孫同沾雨露。祖恩浩蕩 黎庶沾恩 眾生咸賴帡懞。南瞻部州中華民國苗栗縣卓蘭鎮新榮里五鄰十六號。天運歲次戊子年十月十二日十時之良辰。繼述堂管理委員會主祭主任委員000。陪祭副主任委員000。監事長000。暨諸委員裔孫等。恭逢繼述堂大宗祠聖祖烈宗祭祀大典之佳辰,謹具香花果品、清茶酒潔、齋筵樜饈、幣帛諸凡儀。敢昭告致祭祭子。繼述堂上諸聖祖烈宗之神位前曰:恭維 惟祖有神、先祖是皇、學傳始祖、封爵侍郎、興學愛民、雨露同沾、自古在今、史業同光、憶茲先祖、恩同天長、念我先宗、德並彼蒼、懷茲木本、如圭如璋、思茲水源、不敢怠荒、屆茲祭典、敬獻微漿、剛茅樜饈、性禮楮香、酒既和旨、彩燭輝煌、獻之上祖、降福降祥、綏我思成、萬事隆昌、佑我後裔、遐邇各康、家安戶裕、百業興旺、士進簧門、名登金榜、農豐歲熟、積谷千倉、工商得利、收金斗量、男婦老幼、俱獲安康、謹呈疏文、虔禱於堂、伏祈默佑、國泰民安。伏維 聖饗 聞天運歲次戊子年十月十二日十時吉旦。百拜上申。
繼述堂管理委員會:第一屆主祭主任委員詹明松。總幹事詹益源。第二屆主祭主任委員詹明松。總幹事詹益源。第三屆主祭主任委員詹益潭。總幹事詹益源。第四屆主祭主任委員詹益潭。總幹事詹顯欽。
詹氏宗祠-『繼述堂』沿革史︰
1. 光緒8年民前30年(公元1882年)歲次壬午:移墾卓蘭之詹氏先祖,欲振族綱,特先購立此地,以為萬世祖祠之宗基。
2. 光緒9年民前29年(公元1883年)歲次癸未:有志宗族發起創建祖祠,選振耀、金鵬、義山、其來等為董事,起造宗祠。
3. 光緒10年民前28年(公元1884年)歲次甲申:甲申之春,漢人與山胞發生糾紛,四處擾亂,建築祖祠ˋ終止。
4. 光緒11年民前27年(公元1885年)歲次乙酉:山胞紛亂已平,續建祖祠立:巽山兼巳、庚辰、戊辰分金。僅築前後兩堂入祀祖位。
5. 昭和2年民前16年(公元1927年)歲次丁卯:初春選出董事萬泉等六人,決議築兩旁橫屋及牌樓,加增左右兩龕。
6. 昭和8年民前22年(公元1933年)歲次癸酉:增建完工落成,選十二月初九日,寅時登龕,進主107位。
7. 昭和10年民前24年(公元1935年)歲次乙亥:三月十九日大震災,市區建築及祖祠嚴重受損,進行猜拆卸。
8. 昭和11年民前25年(公元1936年)歲次丙子:年春召集祠內人等,選經理人春福等六人,倡首設計重建祖祠。
9. 昭和12年民前26年(公元1937年)歲次丁丑:年春起工重建,照舊分金建築,擇9月28日,卯時奉祖登座,永鎮華堂。
10. 昭和15年民前29年(公元1940年)歲次庚辰:日本政府施壓,禁止奉祀祖牌,仲春祖牌請出,密藏別室奉祀。
11. 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歲次乙酉:台灣光復,8月15日選出經理人萬元等6人,計劃祖牌復位,並重置香爐。
12. 民國35年(公元1946年)歲次丙戌:新建香爐完工,12月23日,丑時奉祖牌登龕復位,進主35位。
13.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歲次己丑: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祠堂橫箱被人佔住,僅保留祠堂正廳神龕,以供祭拜。
14. 民國53年(公元1964年)歲次甲辰:桂月,彰化詹姓宗親,組祭祖團蒞堂謁祖祭拜。
15. 民國56年(公元1967年)歲次丁未:一月一日新竹、桃園縣組祭祖團蒞堂謁祖並致贈『省視宗親』紀念匾。
16. 民國73年(公元1984年)歲次甲子:《一》四月新竹縣詹姓宗親,組祭祖團蒞堂謁祖祭拜並致贈『慎終追遠』紀念匾。《二》季夏桃園縣詹姓宗親,組祭祖團蒞堂謁祖祭拜並致贈『一脈同源』紀念匾。《三》12月2日彰化縣詹姓宗親,組祭祖團蒞堂謁祖祭拜並致贈『詹姓祖廟』紀念匾。
17. 民國74年(公元1985年)歲次丁丑:創堂百週年,春月組擴大祭祖委員會,募款整修祠堂,煥然一新,12月16日舉行創建105週年祭大典,全台宗親各組團參加慶典,台北市宗親致贈『源遠流長』紀念匾,台北縣宗親致贈『來述往繼』紀念匾。
18. 民國79年(公元1990年)歲次庚午:11月25日彰化縣詹姓宗親會主祭,舉行創建105週年祭祖大祭,並致贈『元祖德望』紀念匾。台北縣宗親會致贈『宗澤綿長』紀念匾。
19. 民國86年(公元1997年)歲次丁丑:《一》裔孫明松、益煌等發起重修,並組重修委員會,公推明松為主任委員,益煌為副主任委員,益源為總幹事,聘請委員20人。《二》10月28日己時破土興工。
20. 民國87年(公元1998年)歲次戊寅:一、新建金爐,更新屋瓦,鋪設磁磚,箱房整修,11月13日祖廟重修竣工。二、主任委員明松致贈木質鳳雕乙座,冬傳、平和、秋雲捐贈八仙桌各乙張,紹華、文財捐贈石獅各乙對,輝煌捐贈高級花瓶11個,顯煌敬獻鐘鼓一組。
21. 民國88年(公元1999年)歲次己卯:一、1月14日新增神位203位晉主安座。二、1月17日舉行重修落成祭祖大典。
22. 民國90年(公元2001年)歲次辛巳:11月11日新增神位66位晉主安座及舉行秋祭大典。
23. 民國94年(公元2005年)歲次乙申:11月13日舉行創堂120週年秋祭大典,詹姓宗親總會長詹鈴權致贈『光前裕後』紀念匾。
24. 民國96年(公元2007年)歲次丁亥:10月19日經苗栗縣政府公告核定為苗栗縣歷史建築。
25. 民國97年(公元2008年)歲次戊子:一、前廣場空地,經行政院客委會補助,設置祭祀廣場,11月9日落成秋祭大典。二、詹益潭主委,捐贈高質巨型木質龍雕一座。三、旅日宗長昭枝捐贈基金新臺幣500萬元。
繼述堂核定公告為歷史建築:詹姓祖廟卓蘭『繼述堂』創建於前4清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已有一百二十餘年歷史,管理委員會認為有申請登記為古蹟建築做為永久保存的必要,乃於民國95年備妥申請資料交件,向苗栗縣政府文化局申請,經文化局數次邀集文化史蹟學者專家現場會堪見鍵定,討論結裹果認為『繼述堂』肇建於一百二十餘年前,俱備有古蹟建築的年代條件,但建築物本身歷經數次整修已失原貌。尤其民國二十三年的中部大地震,卓蘭處於震央,災情嚴重,原祠堂建築崩毀,後重建仿唐式建築,其年代尚不足編列為古蹟,然具有歷史意義,經再度會商討論認為詹氏繼述堂的啟造、整修、維護管理以及每年的敬祖祭祀活動,代表著詹姓宗族移墾卓蘭披荊斬棘、艱苦奮鬥、念祖念宗的精神表徵,亦印證饒平客家墾移民卓蘭的歷史軌跡,頗值得保存,經由苗栗縣政府文化局於九十六年十月十九日正式公告核定為苗栗縣歷史建築。上述資料摘錄於詹氏宗祠卓蘭繼述堂簡介,供眾參考。
卓蘭市區位於大安溪北岸谷地,屬大安溪沖積平原,而卓蘭地區目前以種植『葡萄』、『楊桃』、『枇杷』等為主要經濟農作物,品質非常好,受到北部縣市民眾之肯定與愛好,該地區土地雖屬貧瘠,然因農民克勤克儉、辛勤耕作與施肥良好的照顧,竟也年年豐收,以致當地居民漸聚富裕,成為非常好的鄉鎮,然經過921大地震之後,大安溪成為地震後自然峽谷,今已成為中部新的光觀景點。而卓蘭鎮具傳說有百分之八十人口姓詹,也是該鎮奇蹟。經筆者實地探訪,及前往卓蘭鎮山坡公墓,今公所蓋有雄偉納骨塔一座,『慈恩堂』坐東向西,面朝大安溪,龍水環抱過堂,溪水拱抱如玉帶,山巒龍砂過堂為朝案《即東勢鎮山脈巒峰》視野廣闊是極佳之風水寶地。而塔之下方有眾多詹氏祖墳分金、立向均不錯,且均能承接地理之靈氣,以致詹氏百多年來至今仍丁財兩旺及人材輩出其來有致也,也是卓蘭唯一第一旺族。慈恩塔左有前國民黨掌櫃劉泰英祖墳亦安葬於此,民國辛卯年贛州邱萬吉地師所扦,立甲兼寅74度離卦上爻,得風水寶地之蔭地靈人杰以致人稱:『泰公』受李前總統登輝之倚重,國人眾所皆知。苗栗縣卓蘭鎮尚有清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公元一八二三年》所建《峨崙廟,奉祀三山國王》取逆水局大安溪峽谷左右山巒,成為自然龍虎交衙格局,《鼎蒂窩》屬聚寶盆格局,古廟至今仍香火鼎盛。地址:卓蘭鎮中街里中正路81巷10號。電話:04-25891148.04-25897655。而詹姓祖廟卓蘭『繼述堂』是順水格局與《峨崙廟,三山國王廟》互相遙望蔭庇當地居民,至古、至今人民安居樂業、平安吉祥,五穀年年豐收,且富庶一方,德澤淵源遠流長。

卓蘭鎮詹姓祖廟『繼述堂』:改建前相片。
當時入墾罩蘭之漢人以詹姓為多數,自1815年至1821年《清道光初年》,墾居今彰化及其他地區之詹姓宗族,陸續移墾罩蘭集結成庄約二、三百戶。包括:詹鑾、良善、時增、名會、來壽、成學、春來、來操、來宜、來修、玉珮、來琇、來珌、在淵、金生等十八大房,皆為開閩粵始祖學傳公派下第五世開饒平始祖肇熙公派下,自饒平移墾之詹氏裔孫,居定而思祖情懷生,集議肇建祖祠奉祀開閩粵始祖,學傳公以次各先祖靈位,祠堂定名為『繼述堂』其義為『繼先祖之志,述祖先之業』,以誌永念先祖德昭。














詹姓祖廟『繼述堂』左聯:河獻鐘靈三尺神童邀帝春。














詹姓祖廟卓蘭『繼述堂』立:巽山兼巳、庚辰、戊辰分金。












詹姓祖廟卓蘭『繼述堂』順水局明堂前及繁華卓蘭樓房林立。
97年行政院客委會補助《繼述堂祭祀廣場》柱頭一對石豬。












入口,柱頭有一對石豬,象徵族群繁衍旺盛。













卓蘭鎮峨崙廟《奉祀主神三山國王》牌樓之美。














卓蘭鎮峨崙廟建清道光三年歲次癸未年,屬逆水局,聚寶盆型格局。
地址:卓蘭鎮中街里中正路81巷10號。電話:04-25891148.
04-25897655














卓蘭鎮山坡公墓,卓蘭鎮所興建之,『慈恩堂』坐東向西,面朝大安溪玉帶水纏繞,山巒龍砂《是東勢鎮山脈巒峰》、龍水環抱過堂,視野極佳之風水寶地。












卓蘭鎮山坡公墓,『慈恩堂』朝堂之美。大安溪,山巒龍砂《東勢鎮山脈巒峰》、龍水環抱過堂,居高臨下低視遠方極佳視野。









大安溪921地震形成自然峽谷之美,是卓蘭鎮新觀光景點。

卓蘭鎮 山坡公墓,『慈恩堂』風水寶地。












大安溪921地震形成自然峽谷之美,是卓蘭鎮新觀光景點。













大安溪921地震形成自然峽谷之美,是卓蘭鎮新觀光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