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礁溪橋之美
攝影及撰文:雲松子
大礁溪橋,是本村一至三鄰對外通往枕山村方向主要幹道,取名之緣由為:以本村主要河川:大礁溪,故名思義而立名曰:大礁溪橋。早期大礁溪橋為通往山區主要衢道,清末及日據時期此域非常熱鬧,各村居民前往山區砍材伐木、開墾、耕作皆必須經過此橋,而古早用竹編橋、或木頭臨時搭建,惟洪水一沖橋馬上流失不見,居民必須涉水而過,至為不便。嗣後改以大水泥函管鋪設,雖較牢固些,但仍然難敵大洪水沖擊而流失,
故本村居民從清末、日據至民國一百多年來,無正式安全橋樑可通行,以涉溪走溪底的日子至為慢長,每到洪水季節滾滾渾濁大礁溪之溪水,此域因屬大礁溪上游河床較狹窄溪水又猛又湍急,居民無法涉水通過,常受困甚至斷糧之苦,居民有感於此對外交通之不便,經歷任村長、代表等多次陳情建橋事宜,因本村大礁溪位處偏遠山區小村庄,早期政府恐財政問題,或是無經濟效益而于予漠視,居民雖多方陳情而遲未建橋。至第七屆張金策鄉長及張耀東任副代表、吳阿武任七、八屆農會理事長等協助,約民國六十四年以四八0專案配合款興建二、二米 寬長一五0公尺 『犛阿卡路』簡易便橋,當時居民盼望有橋之日終於實現著實高興。然隨著社會繁榮進步舊橋寬度不足已難符汽車行駛,當時第五屆林鄉長與士暨 夫人林束議員、省議員林金喜協助爭取改建二線道橋樑,橋墩已預立規劃雙線道,今年八十歲吳土金口述:經游阿火鄰長等人拜會當時本鄉某議員『姑隱其名』,表面承諾協助,事後始知其一句話害了,縮小橋面為一線道,古曰:若要人不知除非己末為:稱該處山區沒有給戶村民,何須承造雙線道﹖結果使縣府改變設計為今天之一線道,居民受此傷害至深迄今仍『烙印』牢記於心,本鄉竟出此種議員,嗣後該員與吳宏謀競選鄉長僅差二十五票落選。爾後承蒙縣府土木課技士黃駿雄 先生,殊多鼎力協助始能順利建造完竣。積德之人必會增其福報,嗣後黃 先生官運亨通升了課長、工務局、國宅局等課長。併承蒙故前陳縣長定南主政時期,之重視本村對外交通建設問題,大礁溪橋終于民國七十六年四月完竣,並增設攔沙壩及改善左岸一號堤防,原先牽線蛇籠堤防,重新規劃予以改建強化併延長。使本村一至三鄰居民對內外交通始完全獲得改善,除安全便利之外,至今來本村觀光遊客漸增,大礁溪一帶至今民宿林立,同時帶動本村之繁榮,增加人民收益,有今天之成果,居民永遠懷念已故老縣長之深厚德澤。
故本村居民從清末、日據至民國一百多年來,無正式安全橋樑可通行,以涉溪走溪底的日子至為慢長,每到洪水季節滾滾渾濁大礁溪之溪水,此域因屬大礁溪上游河床較狹窄溪水又猛又湍急,居民無法涉水通過,常受困甚至斷糧之苦,居民有感於此對外交通之不便,經歷任村長、代表等多次陳情建橋事宜,因本村大礁溪位處偏遠山區小村庄,早期政府恐財政問題,或是無經濟效益而于予漠視,居民雖多方陳情而遲未建橋。至第七屆張金策鄉長及張耀東任副代表、吳阿武任七、八屆農會理事長等協助,約民國六十四年以四八0專案配合款興建二、
大礁溪橋往南方向(枕山村)之美
大礁溪橋往北本村方向山巒之美
大礁溪橋頭右邊往本村方向之美
大礁溪橋頭路口標誌之美
大礁溪橋與山巒青翠之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