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宜蘭縣礁溪鄉 楊進士公士芳古墳古蹟

         111.7.3星期日拍照暨編輯:雲松子 居士

皇恩賜旨進士出身誥封奉政大夫號芸堂楊公墓

楊進士公墳:坐西南朝東北

                楊公賦得千林嫩葉始藏鶯:萬戶千門外,芳林列幾行。葉方滋雨嫩,鶯始帶煙藏。深處棲宜穩,高枝借不妨。縷疏晴更翠,巢暗午猶涼。玉樹新遮碧,金衣半露黃。春教舒錦幄,調欲譜銀黃。繞屋陰仍淺,遷喬願早償。乘時來奮翼,鸞鳳并翱翔。

                 楊進士公士芳,瑞生道光六年歲次丙戌十二月八日,生于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林莊,歿光緒二十九年歲次癸卯十二月十二日,享年七十有八。次年歲次甲辰三月初四日初葬于宜蘭四圍堡大坡山後烘爐地,即照片處。此處初葬之舊葬,應既已遷葬棄墳建議: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應盡早,予以規劃列入三級古蹟文資保護。

                 宜蘭清代隸屬於台灣府:噶瑪蘭廳科舉,楊士芳于同治七年第一位考上進士。陳望曾字省三號魯村,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戌,殿試二甲授內閣中書廣東勸業道,奉任後即未返回蘭陽定居。

楊進士公士芳之遺作自傳

                 余昔居宜蘭舊稱: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林莊。家甚貧乏,十四歲隨父兄耕種。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黃君紹芳名纘緒開蘭一榜《文舉人》,下鄉會客,彩旗鼓吹,到處逢迎,耳目榮耀,余在田中望之慕之,仰天嘆曰:余何日而得若斯乎?是晚負耜而歸,逐請父兄,明年與我讀書可乎?父曰:家貧少一人耕作,從中又要加費,何能堪此,意不肯允。遲數日復請曰:願乞耕種之暇方就讀,半耕半讀可乎?父曰:且看來年光景如何。迨壬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二,春忙告竣,乃就學,所謂:耕種時還讀我書者此也,年已十七矣。由是學弗能弗措,問弗知弗措,師友許之曰:此子將來必從讀書成人矣。慘於甲辰《道光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夜,家遭凶番圍困,中間門扇,以篾為之,時被生番打開,母左足受銃傷,父前急救,右手受鏢傷,余見番蜂擁將入,急拖木桌推倒以塞於門,番強踰入,被二兄文生鏢死一番,方得解圍遁焉。幸茅屋被番放火,火勢緩而不熾,鄰右知番退,趕來撲滅,此中疑有神助,不然,一家人俱成灰燼矣,焉有今日。質明,母重傷仙逝,父鏢傷認真調治,一月後復發傷毒,手股腐爛,筋肉俱脫,再請明醫視之,曰:傷重如此,甚是為難,調治要久,用藥要多,非數月不能成功,吾何能日日在此,不如將藥教汝自採自貼,三五日來巡視一次。余不辭勞苦,不避臭穢,每早晚親煎湯藥,或洗或服,又採草藥搗而敷之,如是三月餘始得平復,余與生番真不共戴天之仇也。年幕移居擺釐莊,家運至此,余將廢學矣。乙巳隨眾以夏耘,兩足被泥溼壞,皮麻筋硬,行走不遂所願,三兄文才曰:耕耘須賴手足,行走不遂,將奈耕種何,不如再力學幾年,可以學習經商,亦是生計。於是再力學三年,文章能作成篇,足疾亦漸漸痊矣。時三兄作淡水屬楊春禧管事,衣食較前稍裕,余乃發憤忘食,不負父兄之栽培。不忘師友之策勵,人讀四季,我加三餘,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娶妻戴氏,咸豐元年辛亥,遂得生子承耀。癸丑蒙董公諱正官《雲南太和人進士出身殉難於宜蘭》廳試取列二名,院試考得府學回鄉,適遇吳逆倡亂,董公殉難,大兵剿辦克復,咸豐四年報平。五年乙卯鄉試不售,六年丙辰,林君懋卿家聘余教讀《板橋林本源家庭教師》。至同治元年壬戌恩科《王彬榜》,并補試辛酉正科鄉試,中式舉人,衣錦還鄉,與黃君略亦相似,所謂天從人願也。乙丑夏,妻戴氏病故,丙寅冬,續娶吳氏。戊辰《同治七年》晉京會試,中式貢士,殿試三甲,朝考三等,欽點即用知縣,分發浙江,遵領部照赴省稟到,奉委一堂差事。未幾,告假回籍措資,於仲冬抵家,越己巳四月丁父憂,在家守制。庚午七月,生次子淮濱,壬申二月復斷絃,年臘再續娶曾氏,甲戌冬,生三男淮浦,家亦由此漸裕,余一生素位守貧,不貪意外之求,乃有今日,願汝曹記而勉耳。

楊士芳傳

                 楊公士芳,字蘭如,號芸堂,臺灣噶瑪蘭人也。先世福建詔安人,曾祖德惠公,於乾隆二十四年歲次己卯《1759年》,率家人渡海來臺《卜居臺灣府北路中港街香山內,後徙苗栗後龍底南勢坑,佃田為業。嘉慶十九年晏公暨雀公昆仲再遷居宜蘭。》,遂定居焉。公少時家貧,無力就傅,隨兄躬耕壟畝。會鄉賢黃公纘緒舉孝廉歸,彩旂鼓吹,聲動鄉里,公於田中望而歎曰:﹃余何日得如是乎?﹄遽負耜歸,以就學之意請於父長有公,長有公閔而許之。因折節讀書,勤勉力學。咸豐三年癸丑,鵲報入泮。同治元年壬戌,鄉試中式。同治七年戊辰,進士及第。雁塔題名,聲望頓揚。欽點即用浙江知縣,旋調陞紹興知府。尋丁父憂,回籍守制。時清政不綱,民生凋敝,公絕意仕進,獻身桑梓。光緒元年,出掌仰山書院,獎掖識拔,栽成者眾。地方宿耆,恭獻﹃芹藻留香﹄匾額,用表欽敬。光緒十九年,公以遠祖宋朝六使延昭公,公在社稷,名垂竹帛,特邀宗親共議,恭塑六使延昭公神像,並成立六使公會,購置香田,輪爐奉祀,崇德報功,俾後人仰慕前修,明追遠法祖之義焉。公以巍科在籍,弘才博施,興水利以厚民生,建文廟而倡儒學,鄉邦建設,獻替獨多。同治十三年,公面謁欽差大臣沈葆楨,請轉奏朝廷,於臺南建明延平郡王專祠,奉敕照准,而今崇祠聖蹟,萬人景仰,表彰忠盡,垂範來世,是大有功於名教也。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改隸,公倡議於宜蘭興建碧霞宮,以武穆還我河山之大義,激勵光復臺灣之志節。淵識宏謨,為時改楷儀。頑廉懦立,所在向風。今日蘭陽文風鼎盛,人文薈萃,民德歸厚,能立乎其大者,要皆公之清化有以啟之也。公以道光六年十二月八日生,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八。元配戴夫人,繼室吳氏、曾氏,淑慎端惠,克配君子。哲嗣三人,繼志述事,能業其家。而宗支蕃衍,繼繼繩繩,允協螽斯瓜瓞之頌矣。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楊氏簪纓奕葉,福澤綿長,貽厥孫謀,益延祥庥。昔日之基,今日之盛,後世之永也。公之德澤遠矣夫。中華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仲春 裔孫 楊建陸 拜撰。註:楊建陸臺灣宜蘭地方法院退休,至今已九十幾歲高齡。夫人蔡老師仍九十幾歲。

        宜蘭前記者吳敏顯曾特稿:『功名猶如富貴花、早開也得、晚開也得』、『楊士芳家貧苦讀、四十三歲中進士、辭官返鄉教書』、『暑期聯考在即、開蘭先賢求學史、可供學子借鏡』。

        歲次戊辰,(指民國七十七年)在兩個甲子前的戊辰年(即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四月下旬,晉京會試的宜蘭學子楊士芳中了進士,這是開蘭史第一位進士。

楊士芳窮苦出身,及第進士科甲得意後,並不以仕途為貴,而以一身傲骨,滿腹文章獻身教育,培植鄉梓後進。一生種種史實軼事,一直是地方耆儒所津津樂道。有關先賢事蹟傳聞,或可啟迪一二。

        據宜蘭地方文獻史料記載:楊士芳在二十八歲時中秀才,三十七歲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幼時家境清寒,隨父兄叔侄在鄉下種田。十四歲時,正在田間勞作,突然看到道光庚子年開蘭舉人黃纘緒下鄉會客,沿途彩旗鑼鼓,心裡非常羨慕,才想到要讀書。無奈農耕需要人手,且讀書要花銀錢,便不允許,到了十七歲才以白天耕作,晚上向墊師求學。但好景不長,兩年後家裡遭生番襲擊,父親受傷,母親傷重亡故。

        楊士芳從小罹患關節炎,常因天氣變化而痛苦難忍,嚴重時連走路都有困難,家人才讓他『既不能耕作,不如繼續讀書』。但窮人家讀書並非易事,所以楊士芳買不起書本紙張,只得到書坊抄書,或向人借書抄讀,常以光面磚作紙,用毛筆蘸清水練習寫字,當他考秀才時,主考官在其試卷上曾批曰:『字冠七縣,有岳王風骨魯公神』。據說,當時他從宜蘭到台南考秀才,所帶的充飢食物是一大包烤焦的鍋粑。

        清朝同治四年,楊士芳考過一次進士未獲錄取,回程經過采石磯時,關節炎發作,頓感萬念俱灰,想跳水了斷,卻被一位路過的和尚給攔了下來。楊士芳說,他進一步是死,退一步也是死,師父何必攔阻?那和尚告訴楊士芳,除了進退,向左右去也是路呀!同時勸楊士芳說:『功名身外物,大就何妨!小就何妨!;富貴眼前花,早開也得,晚開也得。』終於勸開了楊士芳的厭世念頭。兩年後,楊再準備參加戊辰年會試時,曾到廟裡抽籤,籤詩上明寫:『功名兩不成』,但有個老秀才卻勸他說:『戊辰』二字均從『成』,此去一定高中。同治六年十一月間,楊士芳赴考時,宜蘭延海發生海嘯,驚天動地,鄉人便說是:『海水澄清,地方要出大官』。這個傳說一直被流傳下來。且傳說何以稱:『海水澄清』即海水一下退到龜山島附近數小時之後,海水又回流至延岸。據說:當時海灘有很多魚,許多人看到如此多魚景像,下海灘撿魚,而海水回流時,來不急上岸,受難者有許多人。

        據對楊士芳事略頗有研究的一名老師說,進士及第欽點浙江即用知縣,當時地方官出缺甚多,報到後未任知縣,即補紹興府知府,沒多久楊士芳便因父喪回宜守制,從此絕意仕途,在宜蘭仰山書院教書。

        同治十三年沈葆楨以欽差駐台,楊士芳專摺請沈轉奏朝廷為鄭成功建祠賜諡,鄭氏『反清復明』與滿清對抗數十年者,楊士芳竟不畏殺身之禍,挺身倡議,足見其讀書人的風範氣節凜然。楊進士同時又倡議興建宜蘭孔子廟,岳武穆王廟,使中華文化與民族大義得以在海疆邊陲繼續發揚。

        楊士芳教書多年,門生眾多,這些學生束 脩加上賣字畫、俸祿所得等,使家境很快成為宜蘭地區的有錢人,民間有句話:『楊老爺吃田埂就夠了,不必吃到田1央』,窮人家罵小孩子不成材嫌家貧的,也會說:『你摸門環《投錯胎》,若是投胎做楊老爺的子孫,連餿水桶裡也有肥豬肉』。

        但楊進士對自己的子孫,仍多勸勉,大書『貧』字教子,說是『貪』多一點即是『貧』。曾有一魚鄉民的流氓,除夕夜以母病為由去求進士濟助,進士給了四兩銀錢,家人都覺受騙,楊進士卻揮毫寫了一對春聯說:『積玉千金,不如積德教子;寬田寬地,莫若寬諒容人』。

        楊氏宗族綿衍,後世子孫分散各地。目前擺厘進士路﹃楊進士舊居三合院﹄,及左右兩側立有旗桿石座,以及聖後街的『進士第』,令人對這位開蘭進士的風範文章,更添一分懷思。

台北市士林區三級古蹟潘元記祭祀公業祖墳:右:賜進士身分發浙江即用,縣正堂世愚姪楊士芳頓首拜題。同治九年歲次庚午仲春之月穀旦。策翁先生太老伯大人,遷吉壤於鴻臚山龍脈,捲簾殿試貴峰屺立,應兆鼎甲魁元,撰此作科名記元。

 





2022/02/22

 

南投縣國姓鄉華山 巖禪寺  

                                               110.12.11星期六 

                     拍照暨編輯   居士

南投縣國姓鄉真巖禪寺坐東南朝西北。地址:南投縣國姓鄉國姓路4871電話04-9272-4631

               華山真巖禪寺位於中潭公路進入國姓鄉入口橋頭上方平台是南投有名的名勝寶剎。來龍祖山聳拔,乃緣起于中央山脈的合歡山分劈四眿,復于仁愛鄉群峰中高聳而降脈,嶽瀆鍾星宿之靈,北港溪與南港溪,兩溪上游發源地皆于仁愛鄉,左側曰:北港溪。右側曰:上游曰:埔里的眉溪,出埔里後稱:南港溪,兩者皆從仁愛鄉高山重峰溪谷匯流而成,山峙溪流,淵源流長有百里之遙,水從群峰轉,水流百曲而百灣,轉處生幽境,北港溪,南港溪,雙溪拱抱環繞之域曰:國姓鄉。真巖禪寺來龍山脈,群山盡是林巒紫翠,鬱鬱蔥蔥,鳥語花香,山峙綿纏南港溪流之側,一路轉折踴躍奔騰而來,南港溪盡頭左側高崗平台即是華山真巖禪寺,梵宮巍然,名勝寶剎之所在後屏連綿華山,四圍群峰拱照,瑞氣千重,地靈人傑。據稱:該寺正興建于﹃龍吐舌﹄之上,有曰:坐觀星斗及靈氣吞山河之大氣勢,地處極佳之境,右下方有吊橋通往兩岸,能觀覽兩溪交匯,溪谷幽境佳景之美。而寶剎平台前臨,北港溪、南港溪兩溪交匯處《合流後,下游稱:聚成,烏溪。》雙溪融匯吉地凝結于斯,靈氣之攸鍾,華山毓秀產聖賢。靈氣之攸鍾,水行山轉一陰一陽不悖矣!屏帳之群峰高聳盡國姓之美。案山正朝,九九峰插天案外朝拱,藏風聚氣,山明水秀,風景絕佳,真是靈山勝地也。

                 華山山巒王氣極盛,真巖禪寺前勒石記載,明劉國軒國師地懺曰舉望華山貴峻嚴華山何事隔深淵、左倉右庫障屏山、南溪北港會案前、雲海星辰呈拱照、交龍関鎖氣之玄、三仟粉黛祥雲外、八佰煙花例兩邊、明朝青番雄霸居、一脈真尋未見、此是公侯將相地、留此真龍待時賢。

        國姓鄉之此地懺暗藏天機曾宗師子南公生前亦多次駐足踏而尋覓之,曾讚揚真龍大地龍穴之美。茲因此地其龍身帶倉帶庫而來或左右護從,則其應在於富,如有陶朱猗頓之富。經云:富龍行帶倉帶庫是也,如龍虎外生曜氣,案山外生官星,則其應在顯貴,即如同王導謝安之名亦可望。國姓堂局之外見九九峰高聳如插天外之遠則群秀遙拱南溪北溪九曲之水匯融朝于堂水口重叠關闌,關鎖金城不見水去。峰巒前帳後屏連綿。三千粉黛喻群峰疊嶂之多。八百煙花,惹公子王孫之腸,則有大貴之應也。楊公云:來龍勢遠看朝迎,似聖鑾輿擁隊行,左右豎旗邀引劍,屯軍走馬列重城,宮娥玉輦樓臺起,排符旌節勢分明,三千粉黛當墳照,八百烟花對面生佩劍,簾前呼萬歲黃金殿上作公卿之謂也。惟此地懺歷經數百年來諸多地理師雖尋尋覓覓,欲窺得此大地,因天地藏幸真龍潛,仍屬天機,至今仍如似箇謎,此地真龍只有留待時賢矣。

南投縣國姓鄉真巖禪寺沿革

               南投縣國姓鄉真巖禪寺創建於民國四十六年1914年》,傳說此地原為鄭成功駐紮處真巖禪寺的開山祖師正緣尼師師俗名陳紡生于民國三年歲次甲寅台中梧棲人氏十六歲時在後毗廬禪寺禮妙識法師出家民國二十一年往臺北中和圓通寺參學二十二年受真常老和尚的鼓勵,參加日據時佛教布教師講習會,並獲布教師的資格。民國三十七年歲次戊子於一次禪定中受觀音菩薩的啟示,高瞻遠矚前往國姓鄉尋覓建寺用地,因受清德寺信徒之敦請,出任該寺住持,直到民國四十六年歲次丁酉創建真巖禪寺才卸下清德寺住職真巖禪寺創建之初正緣尼師與弟子披荊斬棘在百般艱難之中歷經十三年的歲月,終於在民國五十九年歲次庚戌冬首先完成大雄寶殿,同年十一月並舉行佛像安座典禮,金碧輝煌。六十年再增築大殿的兩廳二樓,至民國六十八年共完成地藏殿、五觀堂、鐘鼓樓等硬體建築。真巖禪寺屬臺灣佛寺四大法脈中的法雲寺系統《大湖法雲禪寺,簡稱:法雲寺。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富興村,開山祖師曹洞宗四十八代法子覺力法師》,座落的所在地自名為:華山。前臨溪流,背倚青山,全寺腹地廣大宛如置身在一座大公園內。真巖禪寺的格局中規中矩中央為大雄寶殿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等大殿左邊為極樂院右邊為功德堂全為綠瓦白牆十分醒目莊嚴

                 正緣尼師,自民國五十二年當選南投縣佛教支會理事,並任常務理事達二十餘年。民國七十三年正緣尼師有感於年事已高,遂將住持之位傳給宏欽尼師。宏欽尼師民國三十六年歲次丁亥生,彰化人氏,五十三年秋於真巖禪寺禮正緣尼師出家五十六年圓頂同年十月於台中慈明寺受具足戒。六十九年入慈明商工就讀,七十年入中華佛學院,七十三年畢業接掌真巖寺住持。宏欽尼師自接任第二代住持之後,積極擴充寺院硬體設備,七十四年再建大悲殿,整個工程於七十七年完竣,一樓為正緣講堂,二樓為藏經樓,三樓為大悲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宏欽尼師已於八十一年十二月三十日經信徒大會決議不再續任住持。民國九十四年七月,經信徒大會選任正緣尼師弟子法照法師任管理人,法照法師擔任住持直至民國102年底,經信徒大會通過聘任真巖寺第三代弟子如永法師擔任住持,繼任正緣尼師法脈,共同令四眾弟子修行佛法,佛法甘露普益眾生。《資料摘錄:真巖禪寺沿革。》

                雲松子讚曰:華山蒼蒼白雲飛老龍悠悠臥山中、茫茫群峰潛真龍,法眼洞觀悟真,只待時賢映天機。

      南投縣國姓鄉華山 真巖禪寺 

 劉國軒國師地懺曰舉望華山貴峻嚴華山何事隔深淵、左倉右庫障屏山、南溪北港會案前、雲海星辰呈拱照、交龍関鎖氣之玄、三仟粉黛祥雲外、八佰煙花例兩邊、明朝青番雄霸居、一脈真尋未見、此是公侯將相地、留此真龍待時賢。 山正朝,九九峰插天案外朝拱

   山正朝,九九峰插天案外朝拱

      南投縣國姓鄉華山巖禪寺  

     南投縣國姓鄉華山真巖禪寺

 

                      南溪北港會案前

 


2022/01/03

 

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靈山宮  

 拍照暨編輯:雲   居士 110.12.11星期六 

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靈山宮玄天上帝廟坐南朝北。靈山宮供奉主神:玄天上帝據當地居民曰該廟興建已五十幾年歷史,鎮守村邑,保境安民。

                 佛詩人:林謝石德《金身供奉于,桃園龜山靈雲寺。》曰: 玄天上帝是:玉皇上第三條靈一點靈氣,附在桃樹桃果上,由聖母張麗娥採食桃果來受胎,降在張道靈的妹子為子,時五皇在位,由三皇為首,看中張返靈之妹,張道靈兄妹不從,不嫁而逃。因三皇要追殺,兄妹逃到武當山石壁洞中生活,然後玄天上帝便在武當山出世,後隨太白金星學藝修道、三十二歲回到武當山成道。非誤傳之殺豬張成。玄天上帝鎮守北方天關天堂路,正是中國的主神真主宰,清明定正。真炁化陽萬里開,無上機元救世界,渡化良民理無差,收邪滅魔在世界。玄天上帝曾顯化在黑龍江收二怪,後二怪逃至洛陽江,終收伏龜蛇二怪,為部將是龜蛇二將軍。隋唐之際,在四明山幫助雷神轉世的李元霸,平定當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之亂。也曾於元明之際救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致嗣後武當山成為明朝皇廟。玄天上帝渡世救世,斬妖除邪,在中國各地收伏精怪,清淨地方是不計其數,真是中國的主神。佛詩人:說民國初年時黑狗精由南投豬頭棕發生,跑到筍子林,然後到大坑、山豬湖、小半天、深坑、下埔、東埔寮,濁水觀音廟逃入觀音洞,靈符封洞,遭撕符又逃至大埔林圳,有道士法師作法唸經遭擾,丢出玉旨印花驚走黑狗精。後逃竄東部到花蓮,住在石壁下修練安身,其中故事曲折離奇,後也是由玄天上帝收伏之。

                 聯曰:宮壯巍峨萬方安。靈通宇宙威鎮鄉邦培赤子、山繞金球採樑劃棟沐恩光。宮牆鞏固獲世金鐘。靈招百姓收納君子正道、山嶽松嶺警戒小人邪心。北極長輝乾坤共入。廟鎮靈山明珠赫耀庭景、堂煌竣麗瑞氣龍虎擁。山明水秀風雲遼續道德長存、靈山瑞氣香煙裊裊直達雲霄。

                雲松子讚曰:老龍終日臥山中、紫炁東來乾坤定南山崧麓後屏帳四圍群峰群拱照仙人坐帳鎮村邑福澤長蔭眾群黎人造一善天賜福

           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靈山宮玄天上帝廟




靈山宮來龍山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