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宜蘭縣礁溪鄉 楊進士公士芳古墳古蹟

         111.7.3星期日拍照暨編輯:雲松子 居士

皇恩賜旨進士出身誥封奉政大夫號芸堂楊公墓

楊進士公墳:坐西南朝東北

                楊公賦得千林嫩葉始藏鶯:萬戶千門外,芳林列幾行。葉方滋雨嫩,鶯始帶煙藏。深處棲宜穩,高枝借不妨。縷疏晴更翠,巢暗午猶涼。玉樹新遮碧,金衣半露黃。春教舒錦幄,調欲譜銀黃。繞屋陰仍淺,遷喬願早償。乘時來奮翼,鸞鳳并翱翔。

                 楊進士公士芳,瑞生道光六年歲次丙戌十二月八日,生于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林莊,歿光緒二十九年歲次癸卯十二月十二日,享年七十有八。次年歲次甲辰三月初四日初葬于宜蘭四圍堡大坡山後烘爐地,即照片處。此處初葬之舊葬,應既已遷葬棄墳建議:宜蘭縣政府文化局應盡早,予以規劃列入三級古蹟文資保護。

                 宜蘭清代隸屬於台灣府:噶瑪蘭廳科舉,楊士芳于同治七年第一位考上進士。陳望曾字省三號魯村,同治十三年歲次甲戌,殿試二甲授內閣中書廣東勸業道,奉任後即未返回蘭陽定居。

楊進士公士芳之遺作自傳

                 余昔居宜蘭舊稱:噶瑪蘭廳東勢清水溝柯林莊。家甚貧乏,十四歲隨父兄耕種。道光二十年庚子科,黃君紹芳名纘緒開蘭一榜《文舉人》,下鄉會客,彩旗鼓吹,到處逢迎,耳目榮耀,余在田中望之慕之,仰天嘆曰:余何日而得若斯乎?是晚負耜而歸,逐請父兄,明年與我讀書可乎?父曰:家貧少一人耕作,從中又要加費,何能堪此,意不肯允。遲數日復請曰:願乞耕種之暇方就讀,半耕半讀可乎?父曰:且看來年光景如何。迨壬寅《道光二十二年》三月初二,春忙告竣,乃就學,所謂:耕種時還讀我書者此也,年已十七矣。由是學弗能弗措,問弗知弗措,師友許之曰:此子將來必從讀書成人矣。慘於甲辰《道光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夜,家遭凶番圍困,中間門扇,以篾為之,時被生番打開,母左足受銃傷,父前急救,右手受鏢傷,余見番蜂擁將入,急拖木桌推倒以塞於門,番強踰入,被二兄文生鏢死一番,方得解圍遁焉。幸茅屋被番放火,火勢緩而不熾,鄰右知番退,趕來撲滅,此中疑有神助,不然,一家人俱成灰燼矣,焉有今日。質明,母重傷仙逝,父鏢傷認真調治,一月後復發傷毒,手股腐爛,筋肉俱脫,再請明醫視之,曰:傷重如此,甚是為難,調治要久,用藥要多,非數月不能成功,吾何能日日在此,不如將藥教汝自採自貼,三五日來巡視一次。余不辭勞苦,不避臭穢,每早晚親煎湯藥,或洗或服,又採草藥搗而敷之,如是三月餘始得平復,余與生番真不共戴天之仇也。年幕移居擺釐莊,家運至此,余將廢學矣。乙巳隨眾以夏耘,兩足被泥溼壞,皮麻筋硬,行走不遂所願,三兄文才曰:耕耘須賴手足,行走不遂,將奈耕種何,不如再力學幾年,可以學習經商,亦是生計。於是再力學三年,文章能作成篇,足疾亦漸漸痊矣。時三兄作淡水屬楊春禧管事,衣食較前稍裕,余乃發憤忘食,不負父兄之栽培。不忘師友之策勵,人讀四季,我加三餘,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娶妻戴氏,咸豐元年辛亥,遂得生子承耀。癸丑蒙董公諱正官《雲南太和人進士出身殉難於宜蘭》廳試取列二名,院試考得府學回鄉,適遇吳逆倡亂,董公殉難,大兵剿辦克復,咸豐四年報平。五年乙卯鄉試不售,六年丙辰,林君懋卿家聘余教讀《板橋林本源家庭教師》。至同治元年壬戌恩科《王彬榜》,并補試辛酉正科鄉試,中式舉人,衣錦還鄉,與黃君略亦相似,所謂天從人願也。乙丑夏,妻戴氏病故,丙寅冬,續娶吳氏。戊辰《同治七年》晉京會試,中式貢士,殿試三甲,朝考三等,欽點即用知縣,分發浙江,遵領部照赴省稟到,奉委一堂差事。未幾,告假回籍措資,於仲冬抵家,越己巳四月丁父憂,在家守制。庚午七月,生次子淮濱,壬申二月復斷絃,年臘再續娶曾氏,甲戌冬,生三男淮浦,家亦由此漸裕,余一生素位守貧,不貪意外之求,乃有今日,願汝曹記而勉耳。

楊士芳傳

                 楊公士芳,字蘭如,號芸堂,臺灣噶瑪蘭人也。先世福建詔安人,曾祖德惠公,於乾隆二十四年歲次己卯《1759年》,率家人渡海來臺《卜居臺灣府北路中港街香山內,後徙苗栗後龍底南勢坑,佃田為業。嘉慶十九年晏公暨雀公昆仲再遷居宜蘭。》,遂定居焉。公少時家貧,無力就傅,隨兄躬耕壟畝。會鄉賢黃公纘緒舉孝廉歸,彩旂鼓吹,聲動鄉里,公於田中望而歎曰:﹃余何日得如是乎?﹄遽負耜歸,以就學之意請於父長有公,長有公閔而許之。因折節讀書,勤勉力學。咸豐三年癸丑,鵲報入泮。同治元年壬戌,鄉試中式。同治七年戊辰,進士及第。雁塔題名,聲望頓揚。欽點即用浙江知縣,旋調陞紹興知府。尋丁父憂,回籍守制。時清政不綱,民生凋敝,公絕意仕進,獻身桑梓。光緒元年,出掌仰山書院,獎掖識拔,栽成者眾。地方宿耆,恭獻﹃芹藻留香﹄匾額,用表欽敬。光緒十九年,公以遠祖宋朝六使延昭公,公在社稷,名垂竹帛,特邀宗親共議,恭塑六使延昭公神像,並成立六使公會,購置香田,輪爐奉祀,崇德報功,俾後人仰慕前修,明追遠法祖之義焉。公以巍科在籍,弘才博施,興水利以厚民生,建文廟而倡儒學,鄉邦建設,獻替獨多。同治十三年,公面謁欽差大臣沈葆楨,請轉奏朝廷,於臺南建明延平郡王專祠,奉敕照准,而今崇祠聖蹟,萬人景仰,表彰忠盡,垂範來世,是大有功於名教也。光緒二十一年,臺灣改隸,公倡議於宜蘭興建碧霞宮,以武穆還我河山之大義,激勵光復臺灣之志節。淵識宏謨,為時改楷儀。頑廉懦立,所在向風。今日蘭陽文風鼎盛,人文薈萃,民德歸厚,能立乎其大者,要皆公之清化有以啟之也。公以道光六年十二月八日生,光緒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卒,享年七十有八。元配戴夫人,繼室吳氏、曾氏,淑慎端惠,克配君子。哲嗣三人,繼志述事,能業其家。而宗支蕃衍,繼繼繩繩,允協螽斯瓜瓞之頌矣。易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楊氏簪纓奕葉,福澤綿長,貽厥孫謀,益延祥庥。昔日之基,今日之盛,後世之永也。公之德澤遠矣夫。中華民國八十二年歲次癸酉仲春 裔孫 楊建陸 拜撰。註:楊建陸臺灣宜蘭地方法院退休,至今已九十幾歲高齡。夫人蔡老師仍九十幾歲。

        宜蘭前記者吳敏顯曾特稿:『功名猶如富貴花、早開也得、晚開也得』、『楊士芳家貧苦讀、四十三歲中進士、辭官返鄉教書』、『暑期聯考在即、開蘭先賢求學史、可供學子借鏡』。

        歲次戊辰,(指民國七十七年)在兩個甲子前的戊辰年(即清同治七年,公元一八六八年)四月下旬,晉京會試的宜蘭學子楊士芳中了進士,這是開蘭史第一位進士。

楊士芳窮苦出身,及第進士科甲得意後,並不以仕途為貴,而以一身傲骨,滿腹文章獻身教育,培植鄉梓後進。一生種種史實軼事,一直是地方耆儒所津津樂道。有關先賢事蹟傳聞,或可啟迪一二。

        據宜蘭地方文獻史料記載:楊士芳在二十八歲時中秀才,三十七歲中舉人,四十三歲中進士。幼時家境清寒,隨父兄叔侄在鄉下種田。十四歲時,正在田間勞作,突然看到道光庚子年開蘭舉人黃纘緒下鄉會客,沿途彩旗鑼鼓,心裡非常羨慕,才想到要讀書。無奈農耕需要人手,且讀書要花銀錢,便不允許,到了十七歲才以白天耕作,晚上向墊師求學。但好景不長,兩年後家裡遭生番襲擊,父親受傷,母親傷重亡故。

        楊士芳從小罹患關節炎,常因天氣變化而痛苦難忍,嚴重時連走路都有困難,家人才讓他『既不能耕作,不如繼續讀書』。但窮人家讀書並非易事,所以楊士芳買不起書本紙張,只得到書坊抄書,或向人借書抄讀,常以光面磚作紙,用毛筆蘸清水練習寫字,當他考秀才時,主考官在其試卷上曾批曰:『字冠七縣,有岳王風骨魯公神』。據說,當時他從宜蘭到台南考秀才,所帶的充飢食物是一大包烤焦的鍋粑。

        清朝同治四年,楊士芳考過一次進士未獲錄取,回程經過采石磯時,關節炎發作,頓感萬念俱灰,想跳水了斷,卻被一位路過的和尚給攔了下來。楊士芳說,他進一步是死,退一步也是死,師父何必攔阻?那和尚告訴楊士芳,除了進退,向左右去也是路呀!同時勸楊士芳說:『功名身外物,大就何妨!小就何妨!;富貴眼前花,早開也得,晚開也得。』終於勸開了楊士芳的厭世念頭。兩年後,楊再準備參加戊辰年會試時,曾到廟裡抽籤,籤詩上明寫:『功名兩不成』,但有個老秀才卻勸他說:『戊辰』二字均從『成』,此去一定高中。同治六年十一月間,楊士芳赴考時,宜蘭延海發生海嘯,驚天動地,鄉人便說是:『海水澄清,地方要出大官』。這個傳說一直被流傳下來。且傳說何以稱:『海水澄清』即海水一下退到龜山島附近數小時之後,海水又回流至延岸。據說:當時海灘有很多魚,許多人看到如此多魚景像,下海灘撿魚,而海水回流時,來不急上岸,受難者有許多人。

        據對楊士芳事略頗有研究的一名老師說,進士及第欽點浙江即用知縣,當時地方官出缺甚多,報到後未任知縣,即補紹興府知府,沒多久楊士芳便因父喪回宜守制,從此絕意仕途,在宜蘭仰山書院教書。

        同治十三年沈葆楨以欽差駐台,楊士芳專摺請沈轉奏朝廷為鄭成功建祠賜諡,鄭氏『反清復明』與滿清對抗數十年者,楊士芳竟不畏殺身之禍,挺身倡議,足見其讀書人的風範氣節凜然。楊進士同時又倡議興建宜蘭孔子廟,岳武穆王廟,使中華文化與民族大義得以在海疆邊陲繼續發揚。

        楊士芳教書多年,門生眾多,這些學生束 脩加上賣字畫、俸祿所得等,使家境很快成為宜蘭地區的有錢人,民間有句話:『楊老爺吃田埂就夠了,不必吃到田1央』,窮人家罵小孩子不成材嫌家貧的,也會說:『你摸門環《投錯胎》,若是投胎做楊老爺的子孫,連餿水桶裡也有肥豬肉』。

        但楊進士對自己的子孫,仍多勸勉,大書『貧』字教子,說是『貪』多一點即是『貧』。曾有一魚鄉民的流氓,除夕夜以母病為由去求進士濟助,進士給了四兩銀錢,家人都覺受騙,楊進士卻揮毫寫了一對春聯說:『積玉千金,不如積德教子;寬田寬地,莫若寬諒容人』。

        楊氏宗族綿衍,後世子孫分散各地。目前擺厘進士路﹃楊進士舊居三合院﹄,及左右兩側立有旗桿石座,以及聖後街的『進士第』,令人對這位開蘭進士的風範文章,更添一分懷思。

台北市士林區三級古蹟潘元記祭祀公業祖墳:右:賜進士身分發浙江即用,縣正堂世愚姪楊士芳頓首拜題。同治九年歲次庚午仲春之月穀旦。策翁先生太老伯大人,遷吉壤於鴻臚山龍脈,捲簾殿試貴峰屺立,應兆鼎甲魁元,撰此作科名記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