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宜蘭縣五結鄉國安廟《開台國聖公》

114.2.24 編輯暨拍照:雲松子 居士  

國安廟地址:五結鄉復興六路136號。廟坐:癸丑兩山間線22度,即益震兩卦間線。聯:國族英雄延平王同千秋正義、安居百姓公道神合萬世感恩。出將我武維揚國泰民安、入相海晏河清家戶幸福。漢地人傑傳漳浦家如意、城仔興旺世厚生人吉祥。

                開台國聖公:國安廟史略。建廟原由:約公元一八五0年即道光三十年歲次庚戌,大陸漳洲浮南橋一群楊姓先賢,駛風帆船,用北斗星定位,渡海來台,從本鄉利澤簡海口登陸,在現本廟為中心一帶墾荒務農謀生,迨至來台出生第一代,約公元一八八0年即光緒六年歲次庚辰,因感念延平王鄭成功《本省人均尊稱為:國聖公。》。開台偉業,仍先泥塑其神像供奉,履顯靈驗,保佑鄉民,數年後仍雕塑金身神像供奉《即現本廟所奉老主公金身》。惟老主公本尊《即大王公》不敷鄉民恭請,仍再雕塑二王公及三王公,是以壹百多年來,一直存有國聖公神明會,每農曆正月初二日在城仔中廣場慶祝﹃國聖公﹄千秋。由於社會型態改變,神明會輪流擔任爐主之制度不易維持,經會員倡議建廟奉敬,並充當鄉民集會及休憩場所,經多方努力,仍興建本廟共沐神恩。

                 溪底城仔之沿革:前述楊姓人士群居墾荒後,因原住民出草,故時有鄉民被害,先賢為自保,仍請本鄉利澤簡永安宮天上聖母駕櫅《二人抬神轎》,用竹子築成一城仔,並用刺竹作城門,設四城門,夜晚關閉,再加上供奉國聖公之庇佑,原住民出草事件卒止,而村民因婚姻關係,致有今日各姓共生共榮,又因地處蘭陽溪未整治前之河川高灘地上,故稱溪底城仔,亦稱姓楊城仔。台灣通史序云: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代之興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在,本史略立意,亦猶是耳,用以緬懷先賢創業維艱,愚勵後進造福美好願景。國安廟管理委員會謹誌。西元2005130日《農曆十二月二十一日安座大典》

                 今因溪底城仔楊錦同好友之邀參訪該廟,始知此廟乃楊氏族人提供廟地并發起興建,始有巍峨廟堂,謹略述記之,前已故同事楊公長義先生亦是溪底城仔楊氏族人,早期曾至其故宅,剛好是在廟旁,宅旁皆圍繞竹圍,如今竹圍均被鏟除了,溪底城仔增多了很多新蓋的樓房。綜觀寺廟、陽宅、陰宅等等皆須依古法風水地理嚴謹規範處理,神廟香火自能鼎盛,神威顯赫庇蔭造福地方興隆。陽宅、陰宅,兩宅若能符合真正好地理風水要件,必使人丁旺盛,丁財兩發富貴綿綿,惟時代雖然變遷,地理風水仍然是宇宙自然最高法則自強不息的運轉。


2025/02/04

 

宜蘭縣蘇澳鎮北方澳進安宮媽澳進安宮媽祖廟   

                          編輯雲松子   居士114.2.2

海軍北方澳進安宮沿革紀實西元1812年《嘉慶十七年》清初施琅平台,鄭氏部將蔡牽率水軍殘部攻戰北方澳,以此為根據地,並將軍中供奉之媽祖安厝於天然石洞內。石洞大小僅容一人進出。西元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軍、民因見備受崇祀於山洞間,出入膜拜極為不便,乃伐木築建約三坪之小廟,道光年間擴建為十五坪之新廟,當地人口居民約為一仟三佰人,廟址為早期北濱里大澳路四號住所,屬第一次改建。西元1962年《民國五十一年》:日據時代之北`方澳,原為日軍防禦據點。當時戰事頻繁,迭遭轟炸,賴媽祖庇佑,百姓平安,遂將海邊上小廟遷至山坡腹地上,迄今期間歷經四次修繕。西元1974年《民國六十三年》:民國六十三年秋,北方澳闢建為中正軍港、居民全數遷至南方澳北濱一、二村,兩百年歷史之老媽祖《開基媽祖》奉遷於北濱一村民宅內,軍港之ˋ鎮殿媽祖經卜茭請示,執意留下,十年後,熱心人士極力爭取省政府撥用第三漁港前土地約兩百坪供建廟宇,經請示老媽祖,遂奉厝於此。南方澳進安宮住所,當時亦為蘇澳港建港工寮,於七十三年起籌建至七十七年完工落成,與北方澳進安宮《鎮殿媽祖》分別聳立,北方澳人懇託軍方顧奉港內之進安宮延續至今已三十餘載海軍蘇澳後勤支援指揮部謹誌九六年仲夏

海軍北方澳進安宮聯進迎母儀蹟著湄洲霛昭三澳安民興區市宏施德澤繼湄洲。進海鎮鯨波大庇漁航昭寶島安居聖域南環漁港北繞七星進俎豆頌坤功永世尊為神聖祀安家邦歌母德歷朝寵受到帝王封。進航海上現璇宮北拱龜山南環漁港、安處人間留聖蹟霝昭蘇澳源朔湄洲。進駐海洋濱共仰天妃修廟宇、安全波浪裏咸憑聖母拯漁民。進殿仰坤儀香火煙浮蘇澳港、安基修廟貌鐘聲響徹太平洋。

海軍北方澳進安宮廟坐寅山兼艮五度申向。賁卦五爻→困卦五爻。























北方澳進安宮媽澳進安宮媽虎爺



2024/06/07

 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仁和宮三國周倉將軍廟』。

                                                                                                                                                                           113年6月5日星期三

                                                 編輯暨拍照雲松子 居士

仁和宮地址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港東路16710號。電話02-2492-1659 2492-5659

廟座丑山兼癸四點五度或約兼五度,未向

仁和宮山神廟聯:山貯黃金歸大德、神留至寶享眾生。仁和宮地理來龍為地質公園岩石骨脈撐起星峰為後屏,屬迴龍顧祖垣局,前臨漁港水聚天心,前朝峰巒疊翠,右側星峰旌旗飄揚。

        周府將軍略歷:周倉字元福,山西省平陸縣人,生年不詳,農曆十月二十三年,是周倉將軍聖誕千秋,卒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二二0年》。周倉是關羽身邊的副將,鐵鬚銀齒,黑面朱唇,虯髯虎背,心直口快,忠心耿耿,容貌雄偉,兩臂有千斤之力,有著媲美赤兔馬的《飛毛腿》日行千里。本是黃巾軍出身;關羽單騎千里尋兄,路經臥牛山之時,請求跟隨,就算只能牽馬提燈也沒關係,最後終被其誠心感動,如願以償,從此對關羽忠心不二。周倉想幫主人提青龍偃月刀分擔壓力,但關羽不放心;《據載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一般人拿起此刀都很吃力了。沒想到周倉很輕松地提起青龍偃月刀,並跟着主人走了一天。這讓關羽十分驚訝。竟然有人能跟他一樣輕鬆提著沉重的刀,而且還能跟上赤兔馬的腳程,故後來非常重用和信任周倉,把青龍偃月刀都給他提著,因此現今周倉金尊才會有手持青龍偃月刀的形象。

        在《三國演義魯肅傳》中,孫吳大臣魯肅在和蜀漢戌守荊州的關羽一次會晤中,指責關羽不講信義,不還荊州。但是話還沒說完,席間周倉突然反駁說:﹃所謂土地,只要給有德行的人擁有就夠了,哪裡有本來屬於誰的道理!﹄這段突如其來的發言引來了魯肅嚴厲地喝斥。接著,關羽拿起武器對周倉說:﹃此是國家事,世人如何知﹄。此人的明辨真理,並道出孫吳處處計較蜀漢的不平之氣,也同時對此關羽的沉穩和大局之識。儘管正史甚少記載,但在民間信仰中,尊稱周倉為周王公、周元帥、周將軍、周恩師。宋崇寧元年《西元一一0二年》封威寧將軍,元至正十六年《西元一三五六年》加封威宣忠勇公等名號。

野柳仁和宮沿革誌:

        野柳仁和宮座落於新北市萬里區野柳里港東路16710號。主祀周府將軍副祀太陽星君道德天尊水仙尊王八卦祖師周府將軍為三國蜀漢名將俗稱周倉爺通常周倉將軍都為關聖帝君的協侍神與關平太子伴其左右據本地耆老憶述相傳係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村民劉海,每天到海邊撿拾柴火及各種漂流物來變賣為生的老漁民,某日,在野柳岬角海攤上,也是現今廟址前方,發現形狀相似神像的漂流木,老漁民撿回欲當柴火之用,但屢次動斧均無法砍開該神像,可見神靈顯赫。《當時撿回之神尊,如今是野柳仁和宮老爺,背後仍留有一道斧痕。》耆老心意一轉,就地覓個小石洞來安奉神像,以供村民膜拜,經考證才知為周府將軍。當時周府將軍非常靈驗,香火極其鼎盛,但未有專人管理照料。某日,鄰村的國聖埔村民路經野柳前往參拜會香時,發現石洞間奉祀神尊,頗為心動,致想盡辦法,迎回國聖埔八斗子坑內,臨時搭建一座小廟供眾善信膜拜,未幾信徒遍佈台灣頭北部地區,廣受敬重尊崇。

        民國六十四年間,政府推動十大建設,國聖仁和宮恰在核能二廠建廠範圍內,急需遷廟,萬里鄉各村信眾爭相供奉;當屆鄉長林義仁先生為公平起見,請示周府將軍憑聖筊諭願回野柳。本村眾善信即積極計劃迎神回駕並籌組興建委員會,於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完工,並舉行安座大典。因周府將軍神威顯赫,盛名遠播,家喻戶曉,全台信眾亦不遠千里,租車組團前來祈求膜拜,野柳仁和宮遂成為全民的宗教信仰中心。但廟宇行政相關之手續未臻完備,始至民國九十八年初,由萬里區公所輔導,方辦理寺廟登記:《登記證字號:新北市補登字第0九九號》,招募信徒,成立管理委員會,處理日常事務。並向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北區分署基隆辦事處,承租廟宇佔用之國有土地,及稅捐處申請統一編號編配等,至此一切手續齊全,接受主管機關監督。

        野柳仁和宮建廟迄今已三十餘年,廟宇經風吹日曬,颱風摧殘破損,樑柱爆裂,屋頂已呈漏水損壞之象。《可能與當時興建所用之材料有關》,亟需整修。經管理委員會及全體信徒一致共識,組織修建委員會,積極籌劃修建事宜,幾經會議結論,發動善信大德,踴躍捐輸,委請專業建廟師傅施工;當時委員會成員因未諳建築法令,在各項手續未完備下冒然動工,致被市府工務局拆除大隊依違反建築法,移送偵辦。經委員會全體委員及本里賢達人等,積極多方奔走請益,歷時數年補辦各項文件,圓滿達成修建工程,於民國一0九年十二月二日《庚子年十月十八日》,舉行入火安座醮典;從此廟貌更顯莊嚴素雅,而廟宇雖已巍峨,但撫今追昔,吾輩當思沐恩先賢創業之艱難,守成之不易,不忘善信大德捐輸之美意,更冀望同心協力,發揚光大將軍之神威,誠可謂神人同福矣。

民國一0九年第三屆管理委員會:前主任委員:陳銀王,林得財。主任委員:林元莊。副主任委員:許坤、張永耀。管理委員:林天賜、林獻章、許德成、陳許月香、蔡順堂、林春華、許石金、陳有進、黃春秋、顏錦福、林新澤、許春生、陳財祿、蔡明憲。常務監察:林德旺。監察委員:方賜海、郭銘坤、何清福、潘信宇。野柳仁和宮管理委員會 敬誌。蔡得 敬撰。林鏡波先生校稿。

中華民國一0九年十二月二日歲次庚子年十月十八日《庚子年丁亥月己卯日》

        周府將軍之善緣于二十幾年前,因台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辦理室外活動徒步至此廟外面路口周倉將軍十數丈高之法身竟顯化于虛空神人相見不可思意惟回顧往昔三國至今已歷超一千八百多年慢長歲月,肝膽至誠真情金石般長存不滅,追昔至今感慨萬分,往昔之深緣,既今竟亦不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