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觀音區:白沙岬燈塔 作者:雲松子 居士 106.6.25星期日。
白沙岬燈塔『亦稱:觀音燈塔』:地址:桃園市觀音區新坡下16號。
歡迎參觀《不收門票》:
開放時間:每逢星期一內部整理不開放。
1.上午九時至下午六時《夏令時間:四月一日 至十月三十一日》。
2.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冬令時間:十一月一日 至三月三十一日》。
白沙岬燈塔:
白沙岬燈塔,塔高36.6米 ,為全省第二高,是臺灣本島最西邊的燈塔,具有百年歷史,特色為圓形白色建築,雪白色燈塔矗立在觀音鄉之海岸,日治時期即為台灣著名之勝景。燈塔除了是重要的航運交通設施外,在早年更具軍事哨戒及氣象測候的功能。清末的燈塔多由英、法等國整體進口,製造商將塔身、燈具的零件預先鑄造好,再以船運至預定建塔之處,以類似造船的技術裝配即成。但始建於日治初期1898年歲次戊戌《民前14年》,耗費三年完工的白沙岬燈塔並非由鑄鐵組裝而成,乃採日語所稱的『煉瓦石造』之雙層磚石耐震構造,是其特殊之處。塔身由紅磚疊砌而成,燈塔的上段由大塊石材組砌成托架深具美學,承托鑄鐵造的塔頂。本燈塔的燈具、稜鏡與重鎚儀器均由法國進口,同時還保存著一座由上海機器局製造的時鐘。鄉長黃茂實
謹識。
觀音 白沙岬燈塔
古蹟建築藝術:白沙岬燈塔之主塔為五層磚石建築,由塔基、塔身及塔頂等三部分所組成,總高度為28.34公尺 。以士林開採的石材做為塔基,雙層紅磚疊砌的塔身,皆是臺灣本土的建材。有別與其他以鑄鐵組裝而成的燈塔。塔中央為金屬製圓形塔心,內設重鎚裝置。塔內鑄鐵螺旋梯可通達三樓,由牛腿出挑承托陽台的四樓裝有法國製的燈具機械設備。室內牆壁及樓板面皆為木裝修,且有線腳作裝飾。牆上設有圓形通風口,且掛著一只上海江南機械局製的舊時鐘。五樓塔頂為穹窿圓頂,放置旋轉稜鏡及發光燈泡。
觀音 白沙岬燈塔
古蹟歷史背景:白沙岬燈塔座落觀音鄉新坡下,地處臺灣島西北角海岸線微凸處,其外海是基隆、淡水南行船隻必經的航路,因海岸線淺灘遼闊,偶有船隻擱淺遭難,基於航路安全與軍事需求,故於明治29年《1896年》籌建,並於明治34年《1901年》完成,為北臺灣最早設置的燈塔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自海平面至燈火中心高度為36.6公尺 。桃園縣政府已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公告指定為桃園縣縣定古蹟,其指定的範圍包括主塔建築本體、日晷及圍牆等。
燈塔首守護者的避難場所:百楝平台區有兩座突出地面的白色結構物,為日治時期建置的防空洞出入口。建築原因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乃受日本統治,因此位居航運要徑的白沙岬燈塔遂成為盟機掃射轟炸的目標,而此防空洞便成為燈塔守護者的避難場所。時至今日,燈塔四周的圍牆與壕溝遺跡,依稀能感受當年如軍事要塞般的森嚴氣息。
百年苦楝《Over
century Old Chinaberry》:
從日治時期便存在於百楝平台區的苦楝樹,伴隨著白沙岬燈塔迄今,已有百餘年樹齡的歷史。由於苦楝樹不畏潮風鹹土,也極易繁殖,因此常作為海岸防風林之使用,再加上其為落葉喬木,因此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風貌。春季時的苦楝,樹梢會吐出嫩綠色的新葉與散發幽香的淡紫色花朵,夏季時的苦楝,則提供寬闊的樹蔭並結出青綠色的果實。秋季時的苦楝,則黃葉紛飛,果實成熟為黃褐色,為鳥雀喜食。冬季時的苦楝,傲骨迎冬,只剩串串枯黃熟果掛枝頭。只要識得苦楝樹,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動人景緻。
植物名稱:苦楝樹《Chinaberry》。學名:Melia azedarach L.。科目:楝科《Meliaceae》楝《Melia》。別名:苦苓、苦苓仔、金鈴子、翠樹。原產地:分佈本省各地、屬低海拔樹種。
日晷:日晷是使用太陽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設備,本燈塔日晷面刻度分成14刻度《小時》,再細分小刻度各代表15分鐘。日晷顯示的是真太陽時與鐘錶顯示的時間會有差異,就是所謂的均時差,在一年中最大差值可達到16分鐘。均時差成因於地球的軌道傾角,與
軌道離心率造成太陽明顯不規則運動所致。如果要顯示標準時間,日晷的設計就需要用轉動來修正經度造成的時差。
航港局白沙岬燈塔 謹製。
白沙岬燈塔,塔高觀音 白沙岬燈塔 古蹟建築藝術:白沙岬燈塔之主塔為五層磚石建築,由塔基、塔身及塔頂等三部分所組成,總高度為
觀音 白沙岬燈塔 古蹟歷史背景:白沙岬燈塔座落觀音鄉新坡下,地處臺灣島西北角海岸線微凸處,其外海是基隆、淡水南行船隻必經的航路,因海岸線淺灘遼闊,偶有船隻擱淺遭難,基於航路安全與軍事需求,故於明治29年《1896年》籌建,並於明治34年《1901年》完成,為北臺灣最早設置的燈塔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自海平面至燈火中心高度為36.6公尺 。桃園縣政府已於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公告指定為桃園縣縣定古蹟,其指定的範圍包括主塔建築本體、日晷及圍牆等。
觀音 白沙岬燈塔 古蹟歷史背景:白沙岬燈塔座落觀音鄉新坡下,地處臺灣島西北角海岸線微凸處,其外海是基隆、淡水南行船隻必經的航路,因海岸線淺灘遼闊,偶有船隻擱淺遭難,基於航路安全與軍事需求,故於明治29年《1896年》籌建,並於明治34年《1901年》完成,為北臺灣最早設置的燈塔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日治初期燈塔。自海平面至燈火中心高度為燈塔首守護者的避難場所:百楝平台區有兩座突出地面的白色結構物,為日治時期建置的防空洞出入口。建築原因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乃受日本統治,因此位居航運要徑的白沙岬燈塔遂成為盟機掃射轟炸的目標,而此防空洞便成為燈塔守護者的避難場所。時至今日,燈塔四周的圍牆與壕溝遺跡,依稀能感受當年如軍事要塞般的森嚴氣息。
從日治時期便存在於百楝平台區的苦楝樹,伴隨著白沙岬燈塔迄今,已有百餘年樹齡的歷史。由於苦楝樹不畏潮風鹹土,也極易繁殖,因此常作為海岸防風林之使用,再加上其為落葉喬木,因此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風貌。春季時的苦楝,樹梢會吐出嫩綠色的新葉與散發幽香的淡紫色花朵,夏季時的苦楝,則提供寬闊的樹蔭並結出青綠色的果實。秋季時的苦楝,則黃葉紛飛,果實成熟為黃褐色,為鳥雀喜食。冬季時的苦楝,傲骨迎冬,只剩串串枯黃熟果掛枝頭。只要識得苦楝樹,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動人景緻。
此是從桃園市光明路入口處
106.6.25星期日 參訪拍照紀念
106.6.25星期日 參訪拍照紀念
106.6.25星期日 參訪拍照紀念
日晷:日晷是使用太陽位置來測量時間的一種設備,本燈塔日晷面刻度分成14刻度《小時》,再細分小刻度各代表15分鐘。日晷顯示的是真太陽時與鐘錶顯示的時間會有差異,就是所謂的均時差,在一年中最大差值可達到16分鐘。均時差成因於地球的軌道傾角,與
軌道離心率造成太陽明顯不規則運動所致。如果要顯示標準時間,日晷的設計就需要用轉動來修正經度造成的時差。
航港局白沙岬燈塔 謹製。
緯度25度白沙岬燈塔『亦稱:觀音燈塔』:地址:桃園市觀音區新坡下16號。
植物名稱:苦楝樹《Chinaberry》。學名:Melia azedarach L.。科目:楝科《Meliaceae》楝《Melia》。別名:苦苓、苦苓仔、金鈴子、翠樹。原產地:分佈本省各地、屬低海拔樹種。
從日治時期便存在於百楝平台區的苦楝樹,伴隨著白沙岬燈塔迄今,已有百餘年樹齡的歷史。由於苦楝樹不畏潮風鹹土,也極易繁殖,因此常作為海岸防風林之使用,再加上其為落葉喬木,因此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風貌。春季時的苦楝,樹梢會吐出嫩綠色的新葉與散發幽香的淡紫色花朵,夏季時的苦楝,則提供寬闊的樹蔭並結出青綠色的果實。秋季時的苦楝,則黃葉紛飛,果實成熟為黃褐色,為鳥雀喜食。冬季時的苦楝,傲骨迎冬,只剩串串枯黃熟果掛枝頭。只要識得苦楝樹,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動人景緻。
燈塔首守護者的避難場所:百楝平台區有兩座突出地面的白色結構物,為日治時期建置的防空洞出入口。建築原因主要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臺灣乃受日本統治,因此位居航運要徑的白沙岬燈塔遂成為盟機掃射轟炸的目標,而此防空洞便成為燈塔守護者的避難場所。時至今日,燈塔四周的圍牆與壕溝遺跡,依稀能感受當年如軍事要塞般的森嚴氣息。
從日治時期便存在於百楝平台區的苦楝樹,伴隨著白沙岬燈塔迄今,已有百餘年樹齡的歷史。由於苦楝樹不畏潮風鹹土,也極易繁殖,因此常作為海岸防風林之使用,再加上其為落葉喬木,因此四季均呈現不同的風貌。春季時的苦楝,樹梢會吐出嫩綠色的新葉與散發幽香的淡紫色花朵,夏季時的苦楝,則提供寬闊的樹蔭並結出青綠色的果實。秋季時的苦楝,則黃葉紛飛,果實成熟為黃褐色,為鳥雀喜食。冬季時的苦楝,傲骨迎冬,只剩串串枯黃熟果掛枝頭。只要識得苦楝樹,春夏秋冬皆有不同的動人景緻。